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 欲望天演学

每一种欲望都在羞辱我们所有真理的总和,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负面的东西。在实践上遭受了挫折,我们的原则却依旧毫不动摇……曾经希望自己不再是这个世界的孩子,可结果我们却跟那些两面派的隐士一样,屈服于口腹之欲,纵使做了时间的主人,也还是俯首听命于分泌腺。这游戏是没有限制的:我们的每一个欲望都在重新创造世界,而我们的每一个思想却都在毁灭它……在每日每夜的生活中,宇宙生成与世界末日交替出现:我们这些日日常在的创造者兼破坏者,在一个极小的层次上实现着永恒的神话;而我们的每一个时刻,又都在重复又预告,那献给了无限的种子与灰烬的命运。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自动人

我靠成见在呼吸。于是我注视着思想的痉挛,而虚空却正朝它自己微笑……空间中不再有汗水,不再有生命;但一丁点儿粗俗却又会使它重新冒出来:只一秒钟的等待便已足够。

当人亲眼看到自已存在着,那感觉就像一个疯子突然间发现了自已的疯狂,心中竟然充满了欣喜,于是千方百计想给它起个名字。习惯使我们对存在的惊奇日渐迟钝:我们存在着——然后过了也就算了,我们又回到了存在疗养院里自己原来的位置。

我是个保守分子,活着,我尽力通过模仿活着,满怀对游戏规则的遵从和对新颖独特的痛恨。机器人的顺从:装出一副热诚模样,却在暗地里偷笑;循规蹈矩也只是为了要悄悄地打发掉规矩;任何场域都要占住一脚,但在时间中却居无定所;只顾挽回颜面,特别是在最该扔掉颜面的时刻……谁若是藐视一切,谁就必须担负起绝对尊严的架势,给别人错误暗示,乃至骗倒自己:这样他才能更轻松地完成他假活人的任务。既然能装扮繁荣,那又何必展示自己的颓败呢?地狱太欠风度:完全是个直率而没有教养之人夸张的形象,是个根本没有一点儿高雅与体统顾忌的地球的翻版。

我接受生活乃是出于礼貌:永远的反叛跟决绝的自杀一样,都是没品位的表现。人20岁时,要对苍穹及其掩藏的肮脏大动干戈;之后就该厌倦。悲剧姿态只匹配于一种可笑的延长青春期;可是要达到平淡小丑的境界,却还需要度过千重考验。

谁若是已从一切约定俗成的原则中解放出来,却不具备半分表演天分的话,就必然是厄运的典型,理想的不幸者。但我们用不着去建构这个无用的榜样:生命全凭着人为的蒙蔽,才变得可以容忍。一个这样的榜样,将立即是社会崩溃的原因,因为人共同生活之“甜美”,全赖于人不能让自己内心的盘算无限地发展下去。我们之所以能够彼此忍耐,那是因为我们通通都是冒牌货。一个不愿撒谎的人,将会发现大地也会在他的脚下溜走:我们在生物层次上就已被追造假。没有哪个道徳英雄不是幼稚、或是不中用、或是不真实的,因为真正的真实乃是在欺瞒之中,在当面恭维、背地攻击的礼节传统中的自我污染。要是我们的同类能够记下我们对他们的看法的话,那么爱情、友谊、奉献,就都势必将从字典上消失了;假如人隐约感觉到的那些对自己的怀疑,我们都有勇气直接面对的话,那就没有一个人还能宣称“我”而不觉得羞愧了。这场骗局把一切活人都卷了进去,从穴居之人到怀疑大师无一例外。既然对表象的尊重是唯一可以把我们与腐尸区分开来的东西,那么直视事物与存在的根底,就是自取灭亡;还是止步于一个更舒适的虚空之中吧:我们的体质只能承受一定剂量的真实……

在心灵最深的地方,保留住这样一个比其他信念都更高的信念吧:生命没有意义,而且不可能有。假如某项意外的发现,说服我们相信事实正好相反的话,人必定会当场解决掉自己。纵使空气都消失殆尽,人也还会呼吸;但若是有人拿走了我们虚空的快乐,我们却立刻会窒息而亡……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衰败千面

偏见是一种有机真理,在其本身是虚假的,但却是经过了一代一代的累积与传承,不可能就这么若无其事地将它放开。一个肆无忌惮放弃了偏见的民族,会不断地否认自我,直到再没有什么可以否认为止。而一个群体的寿命及其实在性却正好跟它的偏见相重迭;东方的民族之所以能长存,那全赖于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因为他们几乎不曾变化,所以也不曾背叛过自己;他们没有在那些高节奏文明所构想的生活意义上活过,而历史却只关心这样的文明:因为这门专门研究气喘吁吁的晨曦与临死的学问,其实是部自诩严谨的小说,它挖掘的素材都来自于血腥档案……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衰败千面

一切不为精神那明亮的咒语所管辖的行动,都是古老的愚蠢在继续再生。意识形态被发明出来,也只是为了给许多世纪来一直延续的野蛮根性,添上一层光辉,为的是掩盖所有人共有的杀人倾向。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堕落众生”

已经同意投身世事的人——不管他是以什么形式,革命的也好,保守的也好——都是在同一种可悲的自喜当中燃烧自己:他把自己的高贵与庸俗都混进了成长的混乱之中……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仇恨的历程

提出一种新信仰的人会遭到迫害,而之后他会变成迫害者:真理往往从跟警察的冲突开始,而最终却要依赖警察。因为一切人为之痛苦过的荒谬,都会蜕变成合法性,就如同所有牺牲的圣徒,最终都会化作法令中的条款,或是某个乏味的纪念日,或是一条大街的名字。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愚笨的好处

内在的丰富源于人在自己身上所维持的冲突;而完全把握了自己的生命,却只知有外在的斗争和对外物的执著。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微不足道的“新生活”

我从来不曾见过有哪一种“新”生活不是一场幻灭,不是在根本上便已经败坏。我看见的是每个人都在时间中前进,把自己孤立在一种焦躁的咀嚼之中,而最后还是跌回他们自己;这中间,所谓的更新,也不过只是他们自己的希望在扮着种种出人意料的鬼脸。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模糊的恐怖

(健康,这种对空间的贪婪,这种对未来无意识的垂涎,让我们发现生命本身的水平有多么肤浅,而器官的平衡与内在的深刻,又是多么地不可调和。

精神之飞升,靠的是我们的功能所受的内伤:它是随着虚空在我们器官当中的舒张而起飞的。人身上健康的东西,只是那些并不怎么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令我们具有个性的,是我们的恶心;赋予我们名字的,是我们的哀伤;让我们真正拥有我们的“我”的,是我们的溃败。我们能是我们自己,靠的正是我们所拥有的挫折。)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回归元素

深刻与知识毫不相关。我们只是把过往时代的启示翻译到别的层次上,或是以思想最新的斩获,继续开发原初的直觉。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永别哲学

生存不能靠一些解释来加以规避,人只能承受它、喜爱或是憎恨它、膜拜或是害怕它,只能在一种幸福与恐惧的交替当中,来回不已,表达存在本身的节奏:其摇摆、不妥协,其苦涩或轻灵的凶猛。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自我毁灭的源泉

生在一座牢狱中,我们的肩膀上和思想中满是重荷,若不是有能够了结的可能,激发我们在隔天重新开始,也许我们连一天也熬不过去……这世上的铁链和令人窒息的空气,除了自杀的自由以外,拿走了我们的一切:而这种自由赋予我们一种如此的力量和骄傲,使我们可以战胜压制着我们的力量。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形容词霸权

人从来就在痛苦,只是痛苦因当时哲学所维持的整体视野,而可以是“崇高”、“正义”或“荒诞”的。不幸是一切在呼吸的东西共同的经纬,但其存在的形式却发生着变化;而这些不同形式则构织了一系列顽固的表象,诱使每一个生命都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如此痛苦的人。这种自觉独一无二的骄傲促使他去爱上自己的疼痛,去忍耐。在这样一个满是痛苦的世界上,每一个痛苦都唯我独尊,全然无视别的痛苦的存在。每个不幸的独特性则都是因为语言可以将它从词汇与感觉当中孤立出来……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 模糊的巅峰

活在等待中,在尚未存在的事物中,就是接受了未来这个观念所暗含的那种独具冲力的失衡状态。一切思念都是对此时的超越,纵使是在遗憾的形式之下,也有一种活力:因为人总想修改过去、重头行动,抗议不可抗拒的东西。生命就得强暴时间才有内容。而对异乡的怀想,就是此刻的不可能;而这种不可能就是思念本身。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间接动物

如果我们着了魔一般地反复去想:人存在着,人就是他所是,而不可能是别的样子,那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一片混乱。因为他所是为何,千种定义,絮絮不休,却没有一种能让人信服:这些定义,越是专断,就好像越是有理。至为轻灵的荒谬与至为滞重的平庸都同样适用。人们在质性上的无限,打造了一个我们所能想像的最不确定的存在。野兽追逐着它们的目标,都很直接,可人却迷失在迂回当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间接动物。他那些匪夷所思的本能反应——放松下来才产生了意识——把他变成了一个在康复中期待病痛的患者。他身上没有什么是健康的,顶多也只是曾经健康过。无论他是丢了翅膀的天使,还是掉光毛的猴子,他之所以能够从万物当中脱颖而出,都是多亏他的健康在日渐隐蚀。他血液异质混杂,所以才输入了疑惑,渗进问题的端倪;他的生命力疏于调理,才让一个个问号与惊奇能趁虚而入。是什么病毒啃噬了他的昏沉,令他在万物的午睡当中不得不清醒不已?是什么蛊毒占据了他的休憩?是认知的哪种原始动力迫使他延迟了行动,停止了欲求?是谁给他的凶猛带来了第一缕忧郁?走出别种生物那样的繁荣之后,他给自己创造了一种更为精微的混乱,仔仔细细地利用着一种超拔于自己之外的生命所承受的所有苦痛。他为救治自己做了一切努力,却引发了一种更为怪异的病症:他的“文明”不过是在为一种不可救药的——却也是期待中的症状寻找解药。精神靠近健康就会枯萎:人要么残废,否则就不存在。想过一切以后,他想到自己——因为只有透过宇宙中的迂回,他才会走到这里,仿佛这是他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而这时他只可能觉得惊讶与狼狈。但他依旧不屑于那永远会落入健康的自然,反而更钟情于他自己的挫败。

(从亚当开始,人的一切努力,就只是想改变人。革新与教育,实施起来全然不顾顽固的天赋,所以只能败坏思想,扰乱它的运动。知识最狂热的敌手乃是乐观而凶猛的好为人师本能,哲学家逃不过这一关:因为那样一来,他们的学说又怎么可能毫发不伤呢?除了无可挽回,一切都是假的:想要抗击它的文明是假的,武装文明的那些真理也是假的。

除了上古的怀疑论者和法国的箴言家之外,要举出一种理论或一种思想不曾明里暗里想要打造人,恐怕很难。可是人依旧分毫未改,尽管他已经见过眼前列队而行的种种高尚箴言,被介绍给他的好奇心,送给了他的激情与迷失。在自然当中,所有的存在都有它们的位置,可他却是一种在形而上地妄言不休的生灵,误入生命,有悖创造。历史的合理目的,谁也不曾找到;但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结果是纷纭不休。一片如此异想天开的目的,以至于目的性这个概念都被取消掉,成了精神可有可无的一个论题。

每个人的深处都在承受人这个灾难个体。时间唯一的意义,就是繁衍这些个体,无限地加大这些依靠着一丁点物质、一个名字的骄傲和一种无可挽回的孤独,直立起来的痛苦。)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死亡变奏

两个不能沟通的世界,一道鸿沟隔开了那个有死亡感的人和那个没有死亡感的人,而两个人都在死亡,只是一个浑然不知,而另一个却念念不忘;一个只死那么一瞬间,而另一个却在不停地死……共同的处境恰恰将他们置于彼此彻底的对立面,在同一个定义当中的两个极端;他们不可调和,承受着同样的命运……一个活得仿佛自己已然永恒;另一个不断地冥想着自己的永恒,却在每一次冥想中否定着它。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永别哲学

存在是一个哑巴,而精神却极为绕舌。这就是所谓的认知。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消失在上帝中

一切绝对——不管是个人的还是抽象的——都只是规避问题的一种方式;而且不只是这些问题,还包括它们的根,也就是一场意义的恐慌。

...

世代相传的懦弱推荐给我们的办法,乃是对起码的精神义务最卑劣的叛逃。欺骗自我、在蒙昧中生生死死,这就是人们的所作所为。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在定义的墓地里

围绕我们的东西,给过它们一个名字以后,我们便更能忍受它们——于是也就不管它们了。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