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从根本决定了我们人类的个体性。

...

也许通过阅读卡夫卡,我们所有外在和内在的浮华都会枯萎。过去那些“漂亮”的作家(这里不是指卡尔达诺)会将他们的生活(或世界的状态)描绘为没有怀疑、没有烦恼和没有偏见的模样,我们通常对此感到怀疑和不解,似乎这些人来自另一个星球,我们根本无从了解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卡夫卡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些新东西,一种对世界的明确的怀疑,不是仇恨,而是对生活的尊重。这种独一无二的双重感受——怀疑和尊重——只要经历过,人生就圆满了。

...

时不时地消失,但不要永远消失。

...

只要有人坚持自我观察,他就会恨自己,哪怕只是为了心理平衡,他们也会发现:自己还能注意到别人,更好的人,他们看不起的人。

...

人能够通过追求准确性获得平静吗?难道准确性本身不是最大的骚乱吗?

...

我不是很了解一个人的想法会不会给别人造成影响,准确地说,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有人创造出什么新话,这通常不是他的目标,因为所有事情最后都会变成一句话,不过很显而易见的事,也不见得是坏事。

真正的烦恼源自一种从别人那里接收到的痛苦,一句话、一个词,都会没来由地成为能量源泉。我们给别人造成的影响是无法预知的,像是塌方,我们不知道落下的石头会砸中谁。这塌方的影响有好有坏,可如果威力太大的话,大多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我们原本计划的目标毫无意义,造成的影响都是未知的。在我们有能力认清自己之前,可能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影响对我们有什么用,但我们能够对此表示怀疑,或完全保持沉默。

...

就算从未有人经历过某件事,它依旧能够被经历、被思考、被信赖。

...

每个系统唯一的希望:被系统排除在外的东西。

...

所有社会现象都是多义的,因为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释它。但最没有争议的是,它总会被赋予的特定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是没有生命的,它没有实体,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在运转。最易懂的比喻往往不是最好的。

...

人们总在重复同样的话,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话说出来。

#摘 #人的疆域 #埃利亚斯·卡内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