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城市
诗人、画家或者音乐家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艺术中毫无必要的东西和实用的东西之间的分离,如果他与之对抗,将很容易误入歧途。
...
我梦想着开一所“游吟诗人学院”,它的课程设置如下:
1)除了英语,至少要求有一门古代语言,可能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还有两门现代语言。
2)记诵以上述语言写成的数千行诗歌。
3)图书馆里没有文学批评书籍,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唯一批评练习是写讽刺诗。
4)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韵律学、修辞和比较语文学,每个学生必须在数学、自然史、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神话学、礼拜仪式学和烹饪中选修三门课程。
5)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家养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
...
比起过去,我们当前的“世界观”中存在四个方面使得艺术道路变得更为困难。
1)对物质世界永恒性的信仰已经丧失。假如在一个人面前,从未出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永恒不变的事物,比如大地、海洋、天空、太阳、月亮、星辰等,并与短暂的人类生活形成对比,他便不会考虑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比其生命更为长久的事物的人的可能性。
物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如今已经用另一种自然图景取代了这个永恒的宇宙,这个图景中的自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其中,一切当下的事物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不再是将来的样子。如今,基督徒与无神论者一样,其思想中都存在末世论。假如现代艺术家缺少一个可参照的持久存在的模型,他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持久存在的物;他会认为对完美的追求是浪费时间,从而比他的前辈们更禁不住放弃这种追寻,耽溺于速写与即兴创作。
2)对感觉现象的意义和真实性的信仰已经丧失。自从路德和笛卡儿以来,这种丧失越来越严重,路德拒绝承认主观信仰与客观行为之间存在任何可理解的关系,笛卡儿恪守着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信条。迄今为止,关于现象世界的传统概念一直是神圣相似性的一部分;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是内在而不可见事物的外在而可见的迹象,然而,人们相信这两者都是真实而富于价值的。现代科学摧毁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不再天真地观察自己的感官:我们从来不能获悉物质世界“真正的”样子,一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我们只能持有与我们内心特定的人类目标相适应的那种主观观念。
这摧毁了将“艺术”视为“模仿”的传统观念,因为不再存在一个“外在”的自然可以被真实地或虚假地模仿;艺术家可以对之忠实的一切,是他的主观感觉和感受。对世界的态度的变化在布莱克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人把太阳视为基尼金币大小的金色圆盘,而他却将之视作一个圣饼,叫喊着“神圣,神圣,神圣”。这一点所指示的意义是,布莱克与他厌恶的信奉牛顿学说的人一样接受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区分,不过,与他们相反的是,他将物质世界视为撒旦的居所,所以认为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价值。
3)对人性标准的信仰已经丧失,这种人性标准要求一个同类的与之相谐和的人造世界。工业革命以前,人的生活方式变化迟缓,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他的曾孙会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拥有一样的需求和满足。然而,技术加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我们无从想象二十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而且,直到最近,人们对远离自己时空的文化所知甚少,也漠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人性指的是他们自己文化当中呈现出来的行为类型。人类学和考古学已摧毁了这种褊狭的观念:我们知道人性如此具有可塑性,能够展示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在动物王国中,这些行为只会由不同物种展示出来。
因此,艺术家创造作品时,就不再能够保证下一代人会感到其作品是令人愉悦并可以领会的。
他情不自禁地希望迅速获得成功,即使这意味着威胁到他的真诚。
而且,如今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中的艺术,这个事实彻底改变了传统一词的意义。它不再意味着一种可以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工作方式;如今,传统的内涵意味着一种将整个过去视为当下的意识,然而同时作为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各个部分与前后都有时间上的联系。独创性不再意味着对前辈们的风格进行轻微变动;它指的是一种能力,可以在任何时期或地域的作品中找到一条线索,从而发现自己本真的声音。选择和遴选的负担被交付于每一个体诗人的肩上,这负担十分沉重。
4)作为具有启示性的个人行为范范围的“公共领域”消失殆尽。对于希腊人而言,私人领域是生活的领域,由维持生命的必然性所支配,而公共领域则是自由的领域,在其中,人可以将自己向他人敞开。今天,私人和公共等术语的意义已经颠倒;公共生活必需是非个人的生活,是人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地方,而人在其私人生活中可以自由地成为个人自我。
结果,艺术,尤其是文学,失去了主要的传统人性主题,即人是行动的人、公共行为的实施者。
...
机器的诞生摧毁了人的意图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
...
我们时代真正行动的人改变着世界,他们不是政治家和政客,而是科学家。不幸的是,诗歌无从赞颂他们,因为他们的事迹关涉事物,与人无关,因此诗歌面对他们是失语的。
...
社会规模的扩大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克尔恺郭尔称之为“公众”(The Public)的特定人群,古代世界对此一无所知:
公众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代人、一个共同体、一个社群,不是这些特定的人群,因为他们只是一些具体的存在;属于公众的个体的人并不真正承担什么;也许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他属于公众——而有些时刻,他仅仅是他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他就不再是公众的一部分。公众由处于什么也不是的个体所组成,它是一种庞然大物,一种抽象的、被人遗弃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一切事物,又什么也不是。
...
在人群中,愤怒或恐惧这样的激烈情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的每个成员都会使其他成员变得异常兴奋,于是激昂的情绪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公众成员之间并无联系。如果公众的两个成员见面并交谈,言辞的功能并非传达意义或是激发情绪,而是用噪音遮蔽虚空中的寂静与孤独,而公众存在于这种虚空之中。
...
艺术的两个特征使艺术史学家得以将艺术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首先,在一段特定时期内艺术具有共同的表达风格;其次,艺术具有一种关于主人公的或清晰或含混的共同观念,这些主人公是一类最值得被赞颂、被回忆并且如果可能也可以被模仿的人。
...
一切建立在从艺术创作中获取的相似性基础上的政治理论,就像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一旦进入实践,就必定会成为专制理论。
...
一个有气节的人如果必须为争取六七样东西随时准备好去死,游戏的权利、虚度光阴的权利在其中并不是排名最靠后的。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诗人、画家或者音乐家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艺术中毫无必要的东西和实用的东西之间的分离,如果他与之对抗,将很容易误入歧途。
...
我梦想着开一所“游吟诗人学院”,它的课程设置如下:
1)除了英语,至少要求有一门古代语言,可能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还有两门现代语言。
2)记诵以上述语言写成的数千行诗歌。
3)图书馆里没有文学批评书籍,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唯一批评练习是写讽刺诗。
4)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韵律学、修辞和比较语文学,每个学生必须在数学、自然史、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神话学、礼拜仪式学和烹饪中选修三门课程。
5)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家养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
...
比起过去,我们当前的“世界观”中存在四个方面使得艺术道路变得更为困难。
1)对物质世界永恒性的信仰已经丧失。假如在一个人面前,从未出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永恒不变的事物,比如大地、海洋、天空、太阳、月亮、星辰等,并与短暂的人类生活形成对比,他便不会考虑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比其生命更为长久的事物的人的可能性。
物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如今已经用另一种自然图景取代了这个永恒的宇宙,这个图景中的自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其中,一切当下的事物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不再是将来的样子。如今,基督徒与无神论者一样,其思想中都存在末世论。假如现代艺术家缺少一个可参照的持久存在的模型,他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持久存在的物;他会认为对完美的追求是浪费时间,从而比他的前辈们更禁不住放弃这种追寻,耽溺于速写与即兴创作。
2)对感觉现象的意义和真实性的信仰已经丧失。自从路德和笛卡儿以来,这种丧失越来越严重,路德拒绝承认主观信仰与客观行为之间存在任何可理解的关系,笛卡儿恪守着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信条。迄今为止,关于现象世界的传统概念一直是神圣相似性的一部分;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是内在而不可见事物的外在而可见的迹象,然而,人们相信这两者都是真实而富于价值的。现代科学摧毁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不再天真地观察自己的感官:我们从来不能获悉物质世界“真正的”样子,一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我们只能持有与我们内心特定的人类目标相适应的那种主观观念。
这摧毁了将“艺术”视为“模仿”的传统观念,因为不再存在一个“外在”的自然可以被真实地或虚假地模仿;艺术家可以对之忠实的一切,是他的主观感觉和感受。对世界的态度的变化在布莱克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人把太阳视为基尼金币大小的金色圆盘,而他却将之视作一个圣饼,叫喊着“神圣,神圣,神圣”。这一点所指示的意义是,布莱克与他厌恶的信奉牛顿学说的人一样接受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区分,不过,与他们相反的是,他将物质世界视为撒旦的居所,所以认为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价值。
3)对人性标准的信仰已经丧失,这种人性标准要求一个同类的与之相谐和的人造世界。工业革命以前,人的生活方式变化迟缓,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他的曾孙会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拥有一样的需求和满足。然而,技术加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我们无从想象二十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而且,直到最近,人们对远离自己时空的文化所知甚少,也漠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人性指的是他们自己文化当中呈现出来的行为类型。人类学和考古学已摧毁了这种褊狭的观念:我们知道人性如此具有可塑性,能够展示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在动物王国中,这些行为只会由不同物种展示出来。
因此,艺术家创造作品时,就不再能够保证下一代人会感到其作品是令人愉悦并可以领会的。
他情不自禁地希望迅速获得成功,即使这意味着威胁到他的真诚。
而且,如今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中的艺术,这个事实彻底改变了传统一词的意义。它不再意味着一种可以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工作方式;如今,传统的内涵意味着一种将整个过去视为当下的意识,然而同时作为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各个部分与前后都有时间上的联系。独创性不再意味着对前辈们的风格进行轻微变动;它指的是一种能力,可以在任何时期或地域的作品中找到一条线索,从而发现自己本真的声音。选择和遴选的负担被交付于每一个体诗人的肩上,这负担十分沉重。
4)作为具有启示性的个人行为范范围的“公共领域”消失殆尽。对于希腊人而言,私人领域是生活的领域,由维持生命的必然性所支配,而公共领域则是自由的领域,在其中,人可以将自己向他人敞开。今天,私人和公共等术语的意义已经颠倒;公共生活必需是非个人的生活,是人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地方,而人在其私人生活中可以自由地成为个人自我。
结果,艺术,尤其是文学,失去了主要的传统人性主题,即人是行动的人、公共行为的实施者。
...
机器的诞生摧毁了人的意图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
...
我们时代真正行动的人改变着世界,他们不是政治家和政客,而是科学家。不幸的是,诗歌无从赞颂他们,因为他们的事迹关涉事物,与人无关,因此诗歌面对他们是失语的。
...
社会规模的扩大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克尔恺郭尔称之为“公众”(The Public)的特定人群,古代世界对此一无所知:
公众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代人、一个共同体、一个社群,不是这些特定的人群,因为他们只是一些具体的存在;属于公众的个体的人并不真正承担什么;也许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他属于公众——而有些时刻,他仅仅是他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他就不再是公众的一部分。公众由处于什么也不是的个体所组成,它是一种庞然大物,一种抽象的、被人遗弃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一切事物,又什么也不是。
...
在人群中,愤怒或恐惧这样的激烈情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的每个成员都会使其他成员变得异常兴奋,于是激昂的情绪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公众成员之间并无联系。如果公众的两个成员见面并交谈,言辞的功能并非传达意义或是激发情绪,而是用噪音遮蔽虚空中的寂静与孤独,而公众存在于这种虚空之中。
...
艺术的两个特征使艺术史学家得以将艺术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首先,在一段特定时期内艺术具有共同的表达风格;其次,艺术具有一种关于主人公的或清晰或含混的共同观念,这些主人公是一类最值得被赞颂、被回忆并且如果可能也可以被模仿的人。
...
一切建立在从艺术创作中获取的相似性基础上的政治理论,就像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一旦进入实践,就必定会成为专制理论。
...
一个有气节的人如果必须为争取六七样东西随时准备好去死,游戏的权利、虚度光阴的权利在其中并不是排名最靠后的。
#摘 #染匠之手 #奥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