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那么究竟什么是性?

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可以被认定为标准的性欲和性行为,因而也就不存在某种特定的标准的异性恋或同性恋的性形态。一切不同的性表现和性的结构模式都共同属于人类的生活史,没有一种表现或模式比另一种更为健康或更为正常。所有人都有着一种多形态性恋的根基,并将在一生中不断进行重塑和调整。在所谓人的社会心理中,不仅沉睡着这种对异性、同性或双(多)性恋的欲望,而且还隐藏着一切都不同于他人的愿望,因而就有了从无性欲到多性恋,从无性别的中性到改变性别的变性现象。任何一种精心刻画的性欲和性行为,都是一种贫乏化。这里要强调的是贫乏化这个词的后缀,这个“化”已经展现了一种结痂和钙化,因而是一种僵化。这类“化”的逻辑是这样的:异性恋,在最初就不会有同性恋的欲望;顺性别情欲者,不会有变性的欲望;双性恋者,不会有三人恋的欲望;三人恋者,不会有四人恋的欲望;恋青少年,就不会去恋老年人;爱田园牧歌,就不会爱性变态;爱柔和,就不会爱坚硬;爱白,就不会去爱黑——反过来也是如此,就这么没有终结地永远继续对抗下去。我们当代的这些性形态,是缺乏美感的。我们这种文化的性形态的特点是,一方面在大庭广众面前,几乎所有的广告和软色情影片和作品充塞着一种企图激发情欲的色情艺术,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调情和热恋,我们的性形态却在总体上是丑陋的。我们文化中的绝大多数男人和许多女人,都没有性的情感,因而可以被看做是无性的,因为他们无非只是在实践表面的性感性吸引力,这种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性关系,不需对另一方倾注真正的性情感,即便是在想象中也没有这种真正的性情感。也有许多人——女人多于男人,是反性的,即对性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也许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可以猜测,真正的性在这些反性的女人中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许多男人对这些女人的害怕,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因为这种害怕也来自于女人对他们关闭了阴道这么一个事实。

...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特定的有关人的性欲和性行为的真理。我们总是只能认知一些来自别人的陈述、假定或是研究成果,而这些陈述、假定和研究成果,都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各个不同的个人和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结构所建构和置放在我们面前的,并且那些已被确认的内容,也会因为我们自己对其所做的阐释而又经历了一次继续的修改。每个特定个人的性愿望、性感受和性体验,都是无法直观加以确认的。所有我们认为已经知道的那些,无非只是或多或少有些正确的推测。也正是性的这么一个难以捉摸的事实,使得性在一个过度物质化合理性化的社会里是如此珍贵。性虽然不会从一个理性化的社会里消失,但它却总是在根本上不断地对抗着它,因为唯有爱情才能做到,让所有人的性和爱,完全独立于出身和教育,完全独立于知识和权力。

...

性欲和性行为这个概念是一个临界性概念。这个概念想包容的内容,在现代思想理论中属于一些相互对立的领域:人与动物,身体与心灵,理性与非理性,内在和外在,自然与文化,男人与女人,儿童与成人,客体性与主体性,意义与无意义,认同性与不可认同性。

...

人的性欲和性行为是处在超验和实践之间。它是在这两者之间的一个第三者。

#摘 #性欲和性行为 #福尔克马·西古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