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或曰浮起的橡实
...
但是,我们必须谈论;这不仅由于文学和贫困一样历来都是照顾自己的同类,而且主要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也许至今尚无根据的信念,即如果这个世界的主人们能更好地阅读,那么,迫使千百万人走上流亡之路的苛政和苦难就会减少。既然我们对于一个更好世界的希望很少有立足之地,既然其他每件事情看来都同样会失败,那么,我们就需要坚信,文学是社会所具有的唯一的道德保险形式;它是一种针对弱肉强食原则的解毒剂;它提供一种最好的论据,可以用来质疑恐吓民众的各种说辞,这仅仅是因为,人的丰富多样就是文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它的存在意义。我们必须谈论,因为我们必须坚持:文学是人的辨别力之最伟大的导师,它无疑比任何教义都更伟大,如果妨碍文学的自然存在,阻碍人们从文学中获得教益的能力,那么,社会便会削弱其潜力,减缓其进化步伐,最终也许会使其结构面临危险。如果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和我们自己对话,那么就更好了:这并非为了我们自己,而或许是为了文学。
...
也许,一个比喻能帮些忙:一位流亡作家,就像是被装进密封舱扔向外层空间的一条狗或一个人(自然是更像一条狗,因为他们从不将你回收)。而这密封舱便是你的语言。要让这个比喻更完整些,还必须补充一句:不久,这密封舱里的乘客就会发现,左右着他的引力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来自外层空间。
对于一个从事我们这行职业的人来说,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首先是一个语言事件,即他被推离了母语,他又在向他的母语退却。开始,母语可以说是他的剑,然后却变成了他的盾牌、他的密封舱。他在流亡中与语言的那种隐私的、亲密的关系就变成了命运,甚至在此之前,它已变成一种迷恋或一种责任。活的语言就定义而言具有离心倾向,也具有推力,它要尝试去覆盖尽可能大的范围,以及尽可能大的虚无。所以才有了人口爆炸,所以才有了你们向外层空间的自主航行,航行到那望远镜或祈祷词的领域。
换句话说,我们全都在为一部字典而工作。因为文学就是一部字典,就是一本解释各种人类命运、各种体验之含义的手册。这是一部字典,其中的语言就是生活对人的所言。它的功能就是去拯救下一个人,拯救新来者,使他不再落入旧的陷阱,或者,如若他还是落入了旧陷阱,就前去帮助他,使他意识到,他不过是撞上了同义反复。这样的话,他就会较少耿耿于怀,就某种意义而言也就有更多自由。因为,去弄清生活词汇的含义,去弄清你所遭遇的一切之含义,这就是解放。在我看来,还需要对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作出一个更完满的解释,它的痛苦众所周知,但还应该了解到它那能麻痹痛苦的无穷性,它的健忘、超脱和淡泊,它那使人类和非人类都感到恐惧的远景,对此我们没有任何尺度可以用来衡量,除了我们自身。
...
我们必须让那下一个人感到轻松一些,如果我们无法使他感到更安全的话。而使他感到轻松一些、使他较少惊恐的唯一途径,就是让他看到生活的完整规模,当然,我指的是我们自身所能覆盖的规模。我们可以就我们的责任和忠诚(对我们各自的同时代人、祖国、异乡、文化、传统等等的责任和忠诚)无休止地展开争论,但是,这种责任,或者说这一机会,这一使下一个人(无论他奉行什么样的理论,无论他有什么样的需求)更加自由的机会,却不应该成为一个拖延对象。如果这些话听起来过于傲慢、过于人本主义了,我请求大家的原谅。这些特质与其说是人本主义的,不如说是具有决定论意味的,虽说我们不会去为这些微妙区别而费神。我想说的一切就在于,一旦有了机会,在事物巨大的因果链上,我们应当不再只做那链条上叮当作响的果,而要试着去做因。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
如果我们不去利用这个机会,如果我们决定继续为果,继续演出老式的流亡,那么,这就不能被解释为一种怀旧。当然,这必须同谈论压迫的必要性有关,当然,对于任何一个想玩弄理想社会概念的人来说,我们的状态就可以作为一个警告。这就是我们对于自由世界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的功效。但是也许,我们更大的价值和更大的功效就是无意中体现出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观念,即被释放的人并非是一个自由的人,解放仅仅是获得自由的手段,而不是自由的同义词。这表明了人类可能遭遇到怎样的伤害。我们可以为发挥过这样的作用而自豪。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自由的人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接受,或者至少能够摹仿自由人的失败方式。一个自由的人在他失败的时候,是不指责任何人的。
#摘 #悲伤与理智 #约瑟夫·布罗茨基
...
但是,我们必须谈论;这不仅由于文学和贫困一样历来都是照顾自己的同类,而且主要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也许至今尚无根据的信念,即如果这个世界的主人们能更好地阅读,那么,迫使千百万人走上流亡之路的苛政和苦难就会减少。既然我们对于一个更好世界的希望很少有立足之地,既然其他每件事情看来都同样会失败,那么,我们就需要坚信,文学是社会所具有的唯一的道德保险形式;它是一种针对弱肉强食原则的解毒剂;它提供一种最好的论据,可以用来质疑恐吓民众的各种说辞,这仅仅是因为,人的丰富多样就是文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它的存在意义。我们必须谈论,因为我们必须坚持:文学是人的辨别力之最伟大的导师,它无疑比任何教义都更伟大,如果妨碍文学的自然存在,阻碍人们从文学中获得教益的能力,那么,社会便会削弱其潜力,减缓其进化步伐,最终也许会使其结构面临危险。如果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和我们自己对话,那么就更好了:这并非为了我们自己,而或许是为了文学。
...
也许,一个比喻能帮些忙:一位流亡作家,就像是被装进密封舱扔向外层空间的一条狗或一个人(自然是更像一条狗,因为他们从不将你回收)。而这密封舱便是你的语言。要让这个比喻更完整些,还必须补充一句:不久,这密封舱里的乘客就会发现,左右着他的引力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来自外层空间。
对于一个从事我们这行职业的人来说,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首先是一个语言事件,即他被推离了母语,他又在向他的母语退却。开始,母语可以说是他的剑,然后却变成了他的盾牌、他的密封舱。他在流亡中与语言的那种隐私的、亲密的关系就变成了命运,甚至在此之前,它已变成一种迷恋或一种责任。活的语言就定义而言具有离心倾向,也具有推力,它要尝试去覆盖尽可能大的范围,以及尽可能大的虚无。所以才有了人口爆炸,所以才有了你们向外层空间的自主航行,航行到那望远镜或祈祷词的领域。
换句话说,我们全都在为一部字典而工作。因为文学就是一部字典,就是一本解释各种人类命运、各种体验之含义的手册。这是一部字典,其中的语言就是生活对人的所言。它的功能就是去拯救下一个人,拯救新来者,使他不再落入旧的陷阱,或者,如若他还是落入了旧陷阱,就前去帮助他,使他意识到,他不过是撞上了同义反复。这样的话,他就会较少耿耿于怀,就某种意义而言也就有更多自由。因为,去弄清生活词汇的含义,去弄清你所遭遇的一切之含义,这就是解放。在我看来,还需要对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作出一个更完满的解释,它的痛苦众所周知,但还应该了解到它那能麻痹痛苦的无穷性,它的健忘、超脱和淡泊,它那使人类和非人类都感到恐惧的远景,对此我们没有任何尺度可以用来衡量,除了我们自身。
...
我们必须让那下一个人感到轻松一些,如果我们无法使他感到更安全的话。而使他感到轻松一些、使他较少惊恐的唯一途径,就是让他看到生活的完整规模,当然,我指的是我们自身所能覆盖的规模。我们可以就我们的责任和忠诚(对我们各自的同时代人、祖国、异乡、文化、传统等等的责任和忠诚)无休止地展开争论,但是,这种责任,或者说这一机会,这一使下一个人(无论他奉行什么样的理论,无论他有什么样的需求)更加自由的机会,却不应该成为一个拖延对象。如果这些话听起来过于傲慢、过于人本主义了,我请求大家的原谅。这些特质与其说是人本主义的,不如说是具有决定论意味的,虽说我们不会去为这些微妙区别而费神。我想说的一切就在于,一旦有了机会,在事物巨大的因果链上,我们应当不再只做那链条上叮当作响的果,而要试着去做因。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
如果我们不去利用这个机会,如果我们决定继续为果,继续演出老式的流亡,那么,这就不能被解释为一种怀旧。当然,这必须同谈论压迫的必要性有关,当然,对于任何一个想玩弄理想社会概念的人来说,我们的状态就可以作为一个警告。这就是我们对于自由世界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的功效。但是也许,我们更大的价值和更大的功效就是无意中体现出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观念,即被释放的人并非是一个自由的人,解放仅仅是获得自由的手段,而不是自由的同义词。这表明了人类可能遭遇到怎样的伤害。我们可以为发挥过这样的作用而自豪。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自由的人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接受,或者至少能够摹仿自由人的失败方式。一个自由的人在他失败的时候,是不指责任何人的。
#摘 #悲伤与理智 #约瑟夫·布罗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