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ㅤ
▎安托南·阿尔托文集
◆ 四 灵薄狱之脐(1925)
>> 我希望您能够给我分量十足的精妙液体、致幻药剂、精神吗啡,来抬高我的落点,平衡坠物,统一分离,重建废墟。
◆ 六 地狱日记残篇(1926)
>> 它过于新鲜,同时散发着冷和热。
◆ 七 被束缚的木乃伊(1925—1927)
>> 苍穹密顶下有名字的万事万物,有容貌的万事万物——皆是呼吸的结,震颤的带,这一切进入一个火的螺旋,弹回肉体自身的波动。但此软弱困苦的肉体,终有一日会高高升起,如一场鲜血的大雨。
◆ 九 漫漫长夜或超现实主义的虚张声势(1927)
>> 世界精神的轴线在移动,各种表象在崩溃,超现实主义曾努力实现的可能性在变容,这是大事。精神出轨,物质开始。或听天由命,或随机应变,都是一种伤风败俗的态度,一种形而上学的投机。从未有人理解过任何事物,超现实主义者们自己不理解,且无法预见他们的革命意志会将他们带往何处。无法想象、无法构想一场未在无望的物质框架里发展成形的革命,他们听天由命,求助于一种偶然的衰弱及他们特有的阳痿,以此解释他们的惰性,及永久性的思想绝育。
>> 对我来说,所有逻辑始终都只是借来的。
◆ 十二 病情通信(1927—1933)
>> 既然每个观念或影像在无意识中苏醒并随着意志的介入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话语,那么,关键就是弄清裂隙在其构成的哪一刻产生,而意志的介入或显现是否一定是烦恼的由来和裂隙的成因,并且这一裂隙是否会进入此刻或随后的思想。为了让裂隙只进入随后的思想,表达裂隙的思想或句子必须极度简洁,因为我所处的状态不允许我在任何思想上逗留哪怕片刻。
◆ 十四 新戏剧计划(1931—1933)
>> 我们完全无法带着对生存之残酷的高度敏锐的意识作出反应并生活,这让我们沦为牲口,随时会被送往战场和屠宰场。
◆ 十九 革命的讯息(1936)
>> “但这是形而上学,人不能活在形而上学里。”但我恰恰要说,生命应在形而上学里重生,而这让今天的人感到畏惧的困难态度,正是一切纯粹民族的态度,他们总觉得自己同时处在死亡和生命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不被写下,并且就像柏拉图说的,“言语写下之日即思想遗失之时”。书写阻止了精神像广阔的呼吸一样在形式中间移动。因为书写固定了精神并使之结晶为一种形式,而偶像崇拜,就从形式中诞生。真正的戏剧,如同文化,从不被写下来。戏剧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通过压迫空间的四个点,它冒险触摸生命。正是在戏剧所萦绕的空间里,事物找到了其形体,而生命就在形体下作响。
>> 而戏剧则通过对力量的音乐分配
>> 无知是真理的粘合剂,但那是一种清醒且自觉的无知。带着其对阻碍的意识,渴望在一片坚实的土地上筑造的人,立即就知道他不该踏足何处。无疑,一切存在的起源是晦暗的,而有远见的人——在其知识的开端中——预备了一条道路,一个边缘,一个场所,好让普遍的晦暗显现出来。因为,奇怪的是,人虽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却能用他的无知,用这种原初的无知,来准确地获知自己应到哪里去。
>> 如果可以这么表达,我会说,人通过教育搓揉其机体,好让各种力量从他身上冒出。
◆ 二十二 爱尔兰之旅(1937)
>> 不同的是,尽管您已对一切感到绝望,可仍有一样东西您愿意相信,而我的绝对悲观让我觉得,为了建立一个我能相信的世界,必须抛弃今天的一切。只要我还能想象一样东西,一样必须拯救的东西,我就会摧毁它,这样才能把我从事物中拯救出来,因为纯粹的东西总在别处。
>> 您身上有一道罕见的光:在我探究存在的二十年里,还没有哪个存在向我展示过。为了这道光,现在我不再探究存在,我从您身上接受太阳和海洋。所以无需告诉您,您日常的、肉体的、有形的、性化的生活令我丝毫不感兴趣,但您永恒的生命对我意义重大,因为经由您自己的顶峰,我看到您已触及永恒正是您身上的这一切对我意义重大。我希望这一次您能彻底理解我。
>> 如果我此刻作为一个男人对您说话,那么,我会告诉您,您带给我的感动远多于刺激,我已为您感觉到了某种东西,它十分接近真正的爱。再进一步,我就会爱上您,但爱上您会是堕落。——众生和您没有为另一种非人的爱做好准备。我全心拥抱您,余下的话要等到众生和您都准备好的那一天。——也许您会在这个世上再次见到我,也许您再也见不到我,或如果您见到了我!!!……
◆ 二十三 罗德兹书信与写作(1943—1946)
>> 亲爱的先生,我用铅笔给您写信,因为我没有墨水了,也没法弄到:这里关押的其他人在我的书和文稿上打翻了我的墨水瓶。
◆ 二十四 傻子阿尔托(1946)
>> 一个空白页面,用来分离此书的文本,它完成于电击的灵薄狱里出现的全部中阴的汹涌。而这些灵薄狱里有一种特别的排版,就是要贱斥神灵,撤回人想要赋予某种特殊价值的言词。
◆ 二十五 长眠于此(1946)
>> 勿让自己落入不必要的疲劳,哪怕骨头的疲劳上建起了一种文化。
◆ 二十六 巴黎-伊夫里写作(1946—1947)
>> 人不死去是因为他必须死去,而人死去是因为有一天还没有那么久以前,他已迫使意识成了一道皱褶。
#摘 #安托南·阿尔托文集 #安托南·阿尔托
▎安托南·阿尔托文集
◆ 四 灵薄狱之脐(1925)
>> 我希望您能够给我分量十足的精妙液体、致幻药剂、精神吗啡,来抬高我的落点,平衡坠物,统一分离,重建废墟。
◆ 六 地狱日记残篇(1926)
>> 它过于新鲜,同时散发着冷和热。
◆ 七 被束缚的木乃伊(1925—1927)
>> 苍穹密顶下有名字的万事万物,有容貌的万事万物——皆是呼吸的结,震颤的带,这一切进入一个火的螺旋,弹回肉体自身的波动。但此软弱困苦的肉体,终有一日会高高升起,如一场鲜血的大雨。
◆ 九 漫漫长夜或超现实主义的虚张声势(1927)
>> 世界精神的轴线在移动,各种表象在崩溃,超现实主义曾努力实现的可能性在变容,这是大事。精神出轨,物质开始。或听天由命,或随机应变,都是一种伤风败俗的态度,一种形而上学的投机。从未有人理解过任何事物,超现实主义者们自己不理解,且无法预见他们的革命意志会将他们带往何处。无法想象、无法构想一场未在无望的物质框架里发展成形的革命,他们听天由命,求助于一种偶然的衰弱及他们特有的阳痿,以此解释他们的惰性,及永久性的思想绝育。
>> 对我来说,所有逻辑始终都只是借来的。
◆ 十二 病情通信(1927—1933)
>> 既然每个观念或影像在无意识中苏醒并随着意志的介入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话语,那么,关键就是弄清裂隙在其构成的哪一刻产生,而意志的介入或显现是否一定是烦恼的由来和裂隙的成因,并且这一裂隙是否会进入此刻或随后的思想。为了让裂隙只进入随后的思想,表达裂隙的思想或句子必须极度简洁,因为我所处的状态不允许我在任何思想上逗留哪怕片刻。
◆ 十四 新戏剧计划(1931—1933)
>> 我们完全无法带着对生存之残酷的高度敏锐的意识作出反应并生活,这让我们沦为牲口,随时会被送往战场和屠宰场。
◆ 十九 革命的讯息(1936)
>> “但这是形而上学,人不能活在形而上学里。”但我恰恰要说,生命应在形而上学里重生,而这让今天的人感到畏惧的困难态度,正是一切纯粹民族的态度,他们总觉得自己同时处在死亡和生命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不被写下,并且就像柏拉图说的,“言语写下之日即思想遗失之时”。书写阻止了精神像广阔的呼吸一样在形式中间移动。因为书写固定了精神并使之结晶为一种形式,而偶像崇拜,就从形式中诞生。真正的戏剧,如同文化,从不被写下来。戏剧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通过压迫空间的四个点,它冒险触摸生命。正是在戏剧所萦绕的空间里,事物找到了其形体,而生命就在形体下作响。
>> 而戏剧则通过对力量的音乐分配
>> 无知是真理的粘合剂,但那是一种清醒且自觉的无知。带着其对阻碍的意识,渴望在一片坚实的土地上筑造的人,立即就知道他不该踏足何处。无疑,一切存在的起源是晦暗的,而有远见的人——在其知识的开端中——预备了一条道路,一个边缘,一个场所,好让普遍的晦暗显现出来。因为,奇怪的是,人虽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却能用他的无知,用这种原初的无知,来准确地获知自己应到哪里去。
>> 如果可以这么表达,我会说,人通过教育搓揉其机体,好让各种力量从他身上冒出。
◆ 二十二 爱尔兰之旅(1937)
>> 不同的是,尽管您已对一切感到绝望,可仍有一样东西您愿意相信,而我的绝对悲观让我觉得,为了建立一个我能相信的世界,必须抛弃今天的一切。只要我还能想象一样东西,一样必须拯救的东西,我就会摧毁它,这样才能把我从事物中拯救出来,因为纯粹的东西总在别处。
>> 您身上有一道罕见的光:在我探究存在的二十年里,还没有哪个存在向我展示过。为了这道光,现在我不再探究存在,我从您身上接受太阳和海洋。所以无需告诉您,您日常的、肉体的、有形的、性化的生活令我丝毫不感兴趣,但您永恒的生命对我意义重大,因为经由您自己的顶峰,我看到您已触及永恒正是您身上的这一切对我意义重大。我希望这一次您能彻底理解我。
>> 如果我此刻作为一个男人对您说话,那么,我会告诉您,您带给我的感动远多于刺激,我已为您感觉到了某种东西,它十分接近真正的爱。再进一步,我就会爱上您,但爱上您会是堕落。——众生和您没有为另一种非人的爱做好准备。我全心拥抱您,余下的话要等到众生和您都准备好的那一天。——也许您会在这个世上再次见到我,也许您再也见不到我,或如果您见到了我!!!……
◆ 二十三 罗德兹书信与写作(1943—1946)
>> 亲爱的先生,我用铅笔给您写信,因为我没有墨水了,也没法弄到:这里关押的其他人在我的书和文稿上打翻了我的墨水瓶。
◆ 二十四 傻子阿尔托(1946)
>> 一个空白页面,用来分离此书的文本,它完成于电击的灵薄狱里出现的全部中阴的汹涌。而这些灵薄狱里有一种特别的排版,就是要贱斥神灵,撤回人想要赋予某种特殊价值的言词。
◆ 二十五 长眠于此(1946)
>> 勿让自己落入不必要的疲劳,哪怕骨头的疲劳上建起了一种文化。
◆ 二十六 巴黎-伊夫里写作(1946—1947)
>> 人不死去是因为他必须死去,而人死去是因为有一天还没有那么久以前,他已迫使意识成了一道皱褶。
#摘 #安托南·阿尔托文集 #安托南·阿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