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ㅤ
▎论风格
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体验,不是一个声明或对某个问题的一个回答。艺术并不仅仅关于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个物,而不只是关于世界的一个文本或评论。
艺术作品(不包括音乐这个重要的例外)指涉真实的世界——指涉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价值。它们提供信息和评价。然而它们独特的特征在于,它们并不导致概念知识(而这是话语性或科学性知识的不同特征——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而是引起某种类似兴奋的情感,某种类似在入迷或着迷状态下情感投入和进行判断的现象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通过艺术获得的知识是对某物的感知过程的形式或风格的一种体验,而不是关于某物(如某个事实或某种道德判断)的知识。
#摘 #反对阐释 #苏珊·桑塔格
▎论风格
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体验,不是一个声明或对某个问题的一个回答。艺术并不仅仅关于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个物,而不只是关于世界的一个文本或评论。
艺术作品(不包括音乐这个重要的例外)指涉真实的世界——指涉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价值。它们提供信息和评价。然而它们独特的特征在于,它们并不导致概念知识(而这是话语性或科学性知识的不同特征——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而是引起某种类似兴奋的情感,某种类似在入迷或着迷状态下情感投入和进行判断的现象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通过艺术获得的知识是对某物的感知过程的形式或风格的一种体验,而不是关于某物(如某个事实或某种道德判断)的知识。
#摘 #反对阐释 #苏珊·桑塔格
ㅤ
▎尾声 为什么不呢?
幸运的是,我们所仰赖生存的,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说的那些。我们有一套能帮上忙的秘密知识。我们确有能力侦察出那些最流行的假设里的错误。形而上学和道德的直觉让我们拒绝灌输的东西,拒绝我们囤积起来的所谓“知识”。我们可能看起来相当愚蠢——或相当顺从,因为我们之中最狂热的人往往相当循规蹈矩——我们耕耘我们的内在,在想象中重新修复集结被历史所摧毁的东西。我们被加工成一个个瓶子,我们的本能是将自己从中释放出来,恢复我们和世界的亲密联系。因为我们已经被塞进各自的头脑里,被禁锢,插上软木塞。我们公认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巨大鸿沟,而在主流传统下,永远不可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但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从未停止尝试。主流传统是现代最负盛名的一众思想家创造的。我的建议是,人们不必受他们的束缚,非凡的人才不应该温顺、不加抵抗地落入被指定的类别。我的立场可以参考一位德国学者的立场,当他的学生告诉他,他的理论与事实不符时,他说:“事实更糟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尾声 为什么不呢?
幸运的是,我们所仰赖生存的,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说的那些。我们有一套能帮上忙的秘密知识。我们确有能力侦察出那些最流行的假设里的错误。形而上学和道德的直觉让我们拒绝灌输的东西,拒绝我们囤积起来的所谓“知识”。我们可能看起来相当愚蠢——或相当顺从,因为我们之中最狂热的人往往相当循规蹈矩——我们耕耘我们的内在,在想象中重新修复集结被历史所摧毁的东西。我们被加工成一个个瓶子,我们的本能是将自己从中释放出来,恢复我们和世界的亲密联系。因为我们已经被塞进各自的头脑里,被禁锢,插上软木塞。我们公认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巨大鸿沟,而在主流传统下,永远不可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但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从未停止尝试。主流传统是现代最负盛名的一众思想家创造的。我的建议是,人们不必受他们的束缚,非凡的人才不应该温顺、不加抵抗地落入被指定的类别。我的立场可以参考一位德国学者的立场,当他的学生告诉他,他的理论与事实不符时,他说:“事实更糟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过时的宇宙
词语世界中的衰老过程,比物质世界中的节奏要快很多。词汇,被重复多遍以后,就会衰竭而死,而单调重复却是物质世界不二的法则。精神本来需要的是一部无限的辞典,可它的能力却被限制在几个用得烂熟的音节之中。因此新意要求一些奇异的组合,迫使词汇去完成一些意外的功能:所谓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形容词的折磨,以及那些意蕴深长的不当隐喻。把词语放到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日常话语的坟场。一种语言中俗成的东西,构成了这一语言的死亡;而一个预料中的用词,就是一个死词;只有造作的用法能给它一种新的力量,直到常人都接受了这一用法,再将它磨平,将它弄脏。精神是矫揉的,否则就没有精神,只有自然才悠闲地使用着那些永远一样的简单办法。
我们所谓的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一般意义的生命而言,就是借助于人造话语在不断地创造一连串流行趋势,也就是无用事物的繁衍。若没有这繁衍,我们就得在一种必定会吞没历史与物质的哈欠声中断气。而人发明新的物理学,也并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对自然世界的有效解释,而主要是为了躲避那个说定了、习惯了、不可化约的粗俗宇宙所包含的无聊。我们厌倦了像祖先和前人那样,愚蠢地看待并承受那些无机事物,于是能向它投射多少种形容词,我们便向宇宙硬性地派发了多少个维度。若有谁明白了这个骗局,决定走开,那他自己要当心!因为他一定会践踏自己生命力的秘密所在——只能跟那些身上的矫揉源泉已经干涸,精神也因为缺少造作而枯萎的人会合,保持一种静止不动、全无雕琢的真理了。
(想像生命会在某天过时,会像明月或是肺痨那样,因为浪漫的滥用而被人废弃,那实在是件再合情理不过的事了:生命也会如同被裸裎的象征、被拆穿的病症一样,不合时宜;生命会重新变回它自己:一种并无尊荣的痛、一场暗无光泽的宿命而已。那再没有一线希望能从心灵中冒出的时刻,那令地球与万物都一样冰冷,而广袤无垠的贫瘠再也不会有任何梦想能够美化的时刻,实在不可能更为势在必然了。人类看到了万物究竟是什么之后,就再不会生育什么而不脸红。没有了误解与欺骗的汁液为生,停止成为一种时尚的生命,在精神的法庭上得不到一丝宽大。只是,这精神本身也会消散:它也只是虚无中的一个借口,就像生命在其中也只是一种偏见一般。
历史,只要在它那些以事件为剪影的临时潮流之上,漂浮着一个更普遍的潮流,作为不变量,就还能支撑;可一旦这不变量在大家面前,泄露出它也不过只是一种单纯任性而已,而对活着这一错误的认知,都成了一种共同财富、一种人们一致认可的真理时,我们又还能上哪儿去寻找资源来创造,甚至只是勾勒一种行动的草图,或一个动作的样子呢?要靠怎样的艺术,才能在经过了我们明眼的本能与清醒的心魂之后,还继续活着呢?又要凭怎样的奇迹,才能在一个过时的宇宙当中,重新引发一场未来的诱惑呀?)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过时的宇宙
词语世界中的衰老过程,比物质世界中的节奏要快很多。词汇,被重复多遍以后,就会衰竭而死,而单调重复却是物质世界不二的法则。精神本来需要的是一部无限的辞典,可它的能力却被限制在几个用得烂熟的音节之中。因此新意要求一些奇异的组合,迫使词汇去完成一些意外的功能:所谓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形容词的折磨,以及那些意蕴深长的不当隐喻。把词语放到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日常话语的坟场。一种语言中俗成的东西,构成了这一语言的死亡;而一个预料中的用词,就是一个死词;只有造作的用法能给它一种新的力量,直到常人都接受了这一用法,再将它磨平,将它弄脏。精神是矫揉的,否则就没有精神,只有自然才悠闲地使用着那些永远一样的简单办法。
我们所谓的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一般意义的生命而言,就是借助于人造话语在不断地创造一连串流行趋势,也就是无用事物的繁衍。若没有这繁衍,我们就得在一种必定会吞没历史与物质的哈欠声中断气。而人发明新的物理学,也并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对自然世界的有效解释,而主要是为了躲避那个说定了、习惯了、不可化约的粗俗宇宙所包含的无聊。我们厌倦了像祖先和前人那样,愚蠢地看待并承受那些无机事物,于是能向它投射多少种形容词,我们便向宇宙硬性地派发了多少个维度。若有谁明白了这个骗局,决定走开,那他自己要当心!因为他一定会践踏自己生命力的秘密所在——只能跟那些身上的矫揉源泉已经干涸,精神也因为缺少造作而枯萎的人会合,保持一种静止不动、全无雕琢的真理了。
(想像生命会在某天过时,会像明月或是肺痨那样,因为浪漫的滥用而被人废弃,那实在是件再合情理不过的事了:生命也会如同被裸裎的象征、被拆穿的病症一样,不合时宜;生命会重新变回它自己:一种并无尊荣的痛、一场暗无光泽的宿命而已。那再没有一线希望能从心灵中冒出的时刻,那令地球与万物都一样冰冷,而广袤无垠的贫瘠再也不会有任何梦想能够美化的时刻,实在不可能更为势在必然了。人类看到了万物究竟是什么之后,就再不会生育什么而不脸红。没有了误解与欺骗的汁液为生,停止成为一种时尚的生命,在精神的法庭上得不到一丝宽大。只是,这精神本身也会消散:它也只是虚无中的一个借口,就像生命在其中也只是一种偏见一般。
历史,只要在它那些以事件为剪影的临时潮流之上,漂浮着一个更普遍的潮流,作为不变量,就还能支撑;可一旦这不变量在大家面前,泄露出它也不过只是一种单纯任性而已,而对活着这一错误的认知,都成了一种共同财富、一种人们一致认可的真理时,我们又还能上哪儿去寻找资源来创造,甚至只是勾勒一种行动的草图,或一个动作的样子呢?要靠怎样的艺术,才能在经过了我们明眼的本能与清醒的心魂之后,还继续活着呢?又要凭怎样的奇迹,才能在一个过时的宇宙当中,重新引发一场未来的诱惑呀?)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ㅤ
▎ 作家、知识分子、政治:一些回忆
我对知识分子的反对可以简单归纳为:科学假定了人类本性中没有灵魂;商业无涉灵魂和更高的渴望——像爱和美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它的事;马克思同样也把艺术等等分配给了“上层建筑”。于是,剩下的灵魂和连带着的神秘把艺术家给“困住”了。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热情(抵抗资产阶级的生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信誉。20世纪又将浪漫主义倒置过来,用仇恨取代爱,用虚无主义取代自我实现。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已经偏离了现代科学未能解释的那些生命中的基本事物,而现代经验似乎已经变得毫无实质。灵魂的力量,这是莎士比亚的主题(简单来说),也不断回响在亨德尔或莫扎特的作品里——在现代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还被认为是主观的东西。但任何一处的作家仍旧依靠这些力量的存在而活。关于这一点,知识分子说得很少,甚至无话可说。
我自己则相信,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想象得出来,就至少会实现一次——人类有能力构想的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完成。好坏不论,这些就是冷战结束让我生出的想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作家、知识分子、政治:一些回忆
我对知识分子的反对可以简单归纳为:科学假定了人类本性中没有灵魂;商业无涉灵魂和更高的渴望——像爱和美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它的事;马克思同样也把艺术等等分配给了“上层建筑”。于是,剩下的灵魂和连带着的神秘把艺术家给“困住”了。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热情(抵抗资产阶级的生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信誉。20世纪又将浪漫主义倒置过来,用仇恨取代爱,用虚无主义取代自我实现。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已经偏离了现代科学未能解释的那些生命中的基本事物,而现代经验似乎已经变得毫无实质。灵魂的力量,这是莎士比亚的主题(简单来说),也不断回响在亨德尔或莫扎特的作品里——在现代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还被认为是主观的东西。但任何一处的作家仍旧依靠这些力量的存在而活。关于这一点,知识分子说得很少,甚至无话可说。
我自己则相信,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想象得出来,就至少会实现一次——人类有能力构想的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完成。好坏不论,这些就是冷战结束让我生出的想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