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ㅤ
▎尾声 为什么不呢?
幸运的是,我们所仰赖生存的,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说的那些。我们有一套能帮上忙的秘密知识。我们确有能力侦察出那些最流行的假设里的错误。形而上学和道德的直觉让我们拒绝灌输的东西,拒绝我们囤积起来的所谓“知识”。我们可能看起来相当愚蠢——或相当顺从,因为我们之中最狂热的人往往相当循规蹈矩——我们耕耘我们的内在,在想象中重新修复集结被历史所摧毁的东西。我们被加工成一个个瓶子,我们的本能是将自己从中释放出来,恢复我们和世界的亲密联系。因为我们已经被塞进各自的头脑里,被禁锢,插上软木塞。我们公认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巨大鸿沟,而在主流传统下,永远不可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但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从未停止尝试。主流传统是现代最负盛名的一众思想家创造的。我的建议是,人们不必受他们的束缚,非凡的人才不应该温顺、不加抵抗地落入被指定的类别。我的立场可以参考一位德国学者的立场,当他的学生告诉他,他的理论与事实不符时,他说:“事实更糟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尾声 为什么不呢?
幸运的是,我们所仰赖生存的,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说的那些。我们有一套能帮上忙的秘密知识。我们确有能力侦察出那些最流行的假设里的错误。形而上学和道德的直觉让我们拒绝灌输的东西,拒绝我们囤积起来的所谓“知识”。我们可能看起来相当愚蠢——或相当顺从,因为我们之中最狂热的人往往相当循规蹈矩——我们耕耘我们的内在,在想象中重新修复集结被历史所摧毁的东西。我们被加工成一个个瓶子,我们的本能是将自己从中释放出来,恢复我们和世界的亲密联系。因为我们已经被塞进各自的头脑里,被禁锢,插上软木塞。我们公认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巨大鸿沟,而在主流传统下,永远不可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但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从未停止尝试。主流传统是现代最负盛名的一众思想家创造的。我的建议是,人们不必受他们的束缚,非凡的人才不应该温顺、不加抵抗地落入被指定的类别。我的立场可以参考一位德国学者的立场,当他的学生告诉他,他的理论与事实不符时,他说:“事实更糟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过时的宇宙
词语世界中的衰老过程,比物质世界中的节奏要快很多。词汇,被重复多遍以后,就会衰竭而死,而单调重复却是物质世界不二的法则。精神本来需要的是一部无限的辞典,可它的能力却被限制在几个用得烂熟的音节之中。因此新意要求一些奇异的组合,迫使词汇去完成一些意外的功能:所谓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形容词的折磨,以及那些意蕴深长的不当隐喻。把词语放到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日常话语的坟场。一种语言中俗成的东西,构成了这一语言的死亡;而一个预料中的用词,就是一个死词;只有造作的用法能给它一种新的力量,直到常人都接受了这一用法,再将它磨平,将它弄脏。精神是矫揉的,否则就没有精神,只有自然才悠闲地使用着那些永远一样的简单办法。
我们所谓的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一般意义的生命而言,就是借助于人造话语在不断地创造一连串流行趋势,也就是无用事物的繁衍。若没有这繁衍,我们就得在一种必定会吞没历史与物质的哈欠声中断气。而人发明新的物理学,也并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对自然世界的有效解释,而主要是为了躲避那个说定了、习惯了、不可化约的粗俗宇宙所包含的无聊。我们厌倦了像祖先和前人那样,愚蠢地看待并承受那些无机事物,于是能向它投射多少种形容词,我们便向宇宙硬性地派发了多少个维度。若有谁明白了这个骗局,决定走开,那他自己要当心!因为他一定会践踏自己生命力的秘密所在——只能跟那些身上的矫揉源泉已经干涸,精神也因为缺少造作而枯萎的人会合,保持一种静止不动、全无雕琢的真理了。
(想像生命会在某天过时,会像明月或是肺痨那样,因为浪漫的滥用而被人废弃,那实在是件再合情理不过的事了:生命也会如同被裸裎的象征、被拆穿的病症一样,不合时宜;生命会重新变回它自己:一种并无尊荣的痛、一场暗无光泽的宿命而已。那再没有一线希望能从心灵中冒出的时刻,那令地球与万物都一样冰冷,而广袤无垠的贫瘠再也不会有任何梦想能够美化的时刻,实在不可能更为势在必然了。人类看到了万物究竟是什么之后,就再不会生育什么而不脸红。没有了误解与欺骗的汁液为生,停止成为一种时尚的生命,在精神的法庭上得不到一丝宽大。只是,这精神本身也会消散:它也只是虚无中的一个借口,就像生命在其中也只是一种偏见一般。
历史,只要在它那些以事件为剪影的临时潮流之上,漂浮着一个更普遍的潮流,作为不变量,就还能支撑;可一旦这不变量在大家面前,泄露出它也不过只是一种单纯任性而已,而对活着这一错误的认知,都成了一种共同财富、一种人们一致认可的真理时,我们又还能上哪儿去寻找资源来创造,甚至只是勾勒一种行动的草图,或一个动作的样子呢?要靠怎样的艺术,才能在经过了我们明眼的本能与清醒的心魂之后,还继续活着呢?又要凭怎样的奇迹,才能在一个过时的宇宙当中,重新引发一场未来的诱惑呀?)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过时的宇宙
词语世界中的衰老过程,比物质世界中的节奏要快很多。词汇,被重复多遍以后,就会衰竭而死,而单调重复却是物质世界不二的法则。精神本来需要的是一部无限的辞典,可它的能力却被限制在几个用得烂熟的音节之中。因此新意要求一些奇异的组合,迫使词汇去完成一些意外的功能:所谓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形容词的折磨,以及那些意蕴深长的不当隐喻。把词语放到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日常话语的坟场。一种语言中俗成的东西,构成了这一语言的死亡;而一个预料中的用词,就是一个死词;只有造作的用法能给它一种新的力量,直到常人都接受了这一用法,再将它磨平,将它弄脏。精神是矫揉的,否则就没有精神,只有自然才悠闲地使用着那些永远一样的简单办法。
我们所谓的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一般意义的生命而言,就是借助于人造话语在不断地创造一连串流行趋势,也就是无用事物的繁衍。若没有这繁衍,我们就得在一种必定会吞没历史与物质的哈欠声中断气。而人发明新的物理学,也并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对自然世界的有效解释,而主要是为了躲避那个说定了、习惯了、不可化约的粗俗宇宙所包含的无聊。我们厌倦了像祖先和前人那样,愚蠢地看待并承受那些无机事物,于是能向它投射多少种形容词,我们便向宇宙硬性地派发了多少个维度。若有谁明白了这个骗局,决定走开,那他自己要当心!因为他一定会践踏自己生命力的秘密所在——只能跟那些身上的矫揉源泉已经干涸,精神也因为缺少造作而枯萎的人会合,保持一种静止不动、全无雕琢的真理了。
(想像生命会在某天过时,会像明月或是肺痨那样,因为浪漫的滥用而被人废弃,那实在是件再合情理不过的事了:生命也会如同被裸裎的象征、被拆穿的病症一样,不合时宜;生命会重新变回它自己:一种并无尊荣的痛、一场暗无光泽的宿命而已。那再没有一线希望能从心灵中冒出的时刻,那令地球与万物都一样冰冷,而广袤无垠的贫瘠再也不会有任何梦想能够美化的时刻,实在不可能更为势在必然了。人类看到了万物究竟是什么之后,就再不会生育什么而不脸红。没有了误解与欺骗的汁液为生,停止成为一种时尚的生命,在精神的法庭上得不到一丝宽大。只是,这精神本身也会消散:它也只是虚无中的一个借口,就像生命在其中也只是一种偏见一般。
历史,只要在它那些以事件为剪影的临时潮流之上,漂浮着一个更普遍的潮流,作为不变量,就还能支撑;可一旦这不变量在大家面前,泄露出它也不过只是一种单纯任性而已,而对活着这一错误的认知,都成了一种共同财富、一种人们一致认可的真理时,我们又还能上哪儿去寻找资源来创造,甚至只是勾勒一种行动的草图,或一个动作的样子呢?要靠怎样的艺术,才能在经过了我们明眼的本能与清醒的心魂之后,还继续活着呢?又要凭怎样的奇迹,才能在一个过时的宇宙当中,重新引发一场未来的诱惑呀?)
#摘 #解体概要 #E·M·齐奥朗
ㅤ
▎ 作家、知识分子、政治:一些回忆
我对知识分子的反对可以简单归纳为:科学假定了人类本性中没有灵魂;商业无涉灵魂和更高的渴望——像爱和美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它的事;马克思同样也把艺术等等分配给了“上层建筑”。于是,剩下的灵魂和连带着的神秘把艺术家给“困住”了。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热情(抵抗资产阶级的生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信誉。20世纪又将浪漫主义倒置过来,用仇恨取代爱,用虚无主义取代自我实现。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已经偏离了现代科学未能解释的那些生命中的基本事物,而现代经验似乎已经变得毫无实质。灵魂的力量,这是莎士比亚的主题(简单来说),也不断回响在亨德尔或莫扎特的作品里——在现代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还被认为是主观的东西。但任何一处的作家仍旧依靠这些力量的存在而活。关于这一点,知识分子说得很少,甚至无话可说。
我自己则相信,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想象得出来,就至少会实现一次——人类有能力构想的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完成。好坏不论,这些就是冷战结束让我生出的想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作家、知识分子、政治:一些回忆
我对知识分子的反对可以简单归纳为:科学假定了人类本性中没有灵魂;商业无涉灵魂和更高的渴望——像爱和美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它的事;马克思同样也把艺术等等分配给了“上层建筑”。于是,剩下的灵魂和连带着的神秘把艺术家给“困住”了。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热情(抵抗资产阶级的生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信誉。20世纪又将浪漫主义倒置过来,用仇恨取代爱,用虚无主义取代自我实现。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已经偏离了现代科学未能解释的那些生命中的基本事物,而现代经验似乎已经变得毫无实质。灵魂的力量,这是莎士比亚的主题(简单来说),也不断回响在亨德尔或莫扎特的作品里——在现代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还被认为是主观的东西。但任何一处的作家仍旧依靠这些力量的存在而活。关于这一点,知识分子说得很少,甚至无话可说。
我自己则相信,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想象得出来,就至少会实现一次——人类有能力构想的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完成。好坏不论,这些就是冷战结束让我生出的想法。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 一个犹太作家在美国:一次讲座
长久以来,我们都乐于将宇宙中的精神秩序与我们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而现代价值体系视之无益、置之不理,这是不对的。我们对社会秩序采取务实态度,不会让普遍观念来影响我们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哲学家威廉·巴雷特在他最近的小书《灵魂之死》中,对自我消失(实际上是毁灭)的后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他批判性地审视海德格尔如何对待人类。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我们问海德格尔:“谁正在经历所有这些不同的存在方式?(或用更传统的语言表述,谁是那个主体,那个我,内在于或支持着我们存在的所有不同模式?)海德格尔在这里就闪避我们了。”“我们什么都不是,”他说,“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总和,而我们自称发现的任何组织中心或统一中心,都只是些我们自己伪造或谋划好的东西。”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一个犹太作家在美国:一次讲座
长久以来,我们都乐于将宇宙中的精神秩序与我们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而现代价值体系视之无益、置之不理,这是不对的。我们对社会秩序采取务实态度,不会让普遍观念来影响我们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哲学家威廉·巴雷特在他最近的小书《灵魂之死》中,对自我消失(实际上是毁灭)的后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他批判性地审视海德格尔如何对待人类。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我们问海德格尔:“谁正在经历所有这些不同的存在方式?(或用更传统的语言表述,谁是那个主体,那个我,内在于或支持着我们存在的所有不同模式?)海德格尔在这里就闪避我们了。”“我们什么都不是,”他说,“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总和,而我们自称发现的任何组织中心或统一中心,都只是些我们自己伪造或谋划好的东西。”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前言
奥尔特加的大众人有什么特点?大众人无法区分自然和人造物。技术,也就是那些廉价而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包装好的面包、地铁和蓝色牛仔裤、自来水和手指轻点即开的电气设备,围绕着他。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延伸,一样运作不息。他想有空气呼吸,有阳光沐浴。他也想让电梯上升,公交车抵达。他区分人造物和有机体的能力消失了。他认为大自然的奇迹和技术中蕴含的天才,都是理所当然。因此,在奥尔特加的大众社会中,平民已经胜利,他们并不关心文明,而只关心机械化所能提供的财富和便利。大众社会的精神要求它完全沉湎于自身,信奉自身;从实践上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危险的,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什么人比其他任何人更优秀——奥尔特加认为,这是大众人的信条。相比之下“精英”,只要他服务于一个超然的目的,就会明白他必须接受一种奴役。“随心所欲,”歌德说,“是平民的生活方式,高贵的人追求秩序与法律。”由此可见,大众人缺的是严肃认真。他什么事情都不当真,所有东西都可以互换。对他来说,什么都是临时的。他可能偶尔会有悲剧情怀,但总体基调是个闹剧。大众人喜欢噱头。他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强求着要玩乐,随便发脾气,缺乏约束,只有下命令才能让他产生必要的紧张感。他的唯一戒律是,汝当期盼一切便利。“人们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逃避我们真实的命运。”
那么,根据奥尔特加的说法,这个野蛮人的命运是什么呢?庸人的生活与世界打开了,这便让他闭锁了自己的心灵。普通民众的心灵的闭锁,正是大众的反叛所仰赖的基础,“并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心灵将对此作出何种反应,或是否会作出反应,奥尔特加没有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他在别处谈到了。在《人与民族》中,他认为个体自我的心灵挣扎及必要的“内在于自己”,是形成真正的思想、孕育独特的创造性行为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些,社会会死亡。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前言
奥尔特加的大众人有什么特点?大众人无法区分自然和人造物。技术,也就是那些廉价而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包装好的面包、地铁和蓝色牛仔裤、自来水和手指轻点即开的电气设备,围绕着他。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延伸,一样运作不息。他想有空气呼吸,有阳光沐浴。他也想让电梯上升,公交车抵达。他区分人造物和有机体的能力消失了。他认为大自然的奇迹和技术中蕴含的天才,都是理所当然。因此,在奥尔特加的大众社会中,平民已经胜利,他们并不关心文明,而只关心机械化所能提供的财富和便利。大众社会的精神要求它完全沉湎于自身,信奉自身;从实践上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危险的,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什么人比其他任何人更优秀——奥尔特加认为,这是大众人的信条。相比之下“精英”,只要他服务于一个超然的目的,就会明白他必须接受一种奴役。“随心所欲,”歌德说,“是平民的生活方式,高贵的人追求秩序与法律。”由此可见,大众人缺的是严肃认真。他什么事情都不当真,所有东西都可以互换。对他来说,什么都是临时的。他可能偶尔会有悲剧情怀,但总体基调是个闹剧。大众人喜欢噱头。他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强求着要玩乐,随便发脾气,缺乏约束,只有下命令才能让他产生必要的紧张感。他的唯一戒律是,汝当期盼一切便利。“人们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逃避我们真实的命运。”
那么,根据奥尔特加的说法,这个野蛮人的命运是什么呢?庸人的生活与世界打开了,这便让他闭锁了自己的心灵。普通民众的心灵的闭锁,正是大众的反叛所仰赖的基础,“并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心灵将对此作出何种反应,或是否会作出反应,奥尔特加没有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他在别处谈到了。在《人与民族》中,他认为个体自我的心灵挣扎及必要的“内在于自己”,是形成真正的思想、孕育独特的创造性行为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些,社会会死亡。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 对托克维尔的反思:芝加哥大学的一次研讨会
关于这些问题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例如,我可以谈谈在现代世界的巨大影响下,一些思想和灵魂表现出来的陌生性、独创性,与古怪的天才;或通过离心力释放、解放出来的决定论者的执念——他们认为艺术完全系于一种土壤肥沃的“文化”——一个敏感热烈、有教养的社会,滋养传统,支持那种环境,支持礼仪。想成就这些的话,就要追求衰败、追求失望,也许还要背叛人的力量——今时今地,必然是从某个独特之处、从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视角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力量。人类今天处于有利地势,可以纵览古今——将古代史诗与现代的非人化进程混合在一起。这些是现时代人类的特征。
现在我没有对这些想法做展开,而且我已经花了太多时间了。我将以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两个非常简短的句子作结。第一个:“不要大着胆子描述任何你精神内在状态没有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的东西。”第二个:“我的呼吸、我的温暖已经躺在永恒的窗格上。”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对托克维尔的反思:芝加哥大学的一次研讨会
关于这些问题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例如,我可以谈谈在现代世界的巨大影响下,一些思想和灵魂表现出来的陌生性、独创性,与古怪的天才;或通过离心力释放、解放出来的决定论者的执念——他们认为艺术完全系于一种土壤肥沃的“文化”——一个敏感热烈、有教养的社会,滋养传统,支持那种环境,支持礼仪。想成就这些的话,就要追求衰败、追求失望,也许还要背叛人的力量——今时今地,必然是从某个独特之处、从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视角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力量。人类今天处于有利地势,可以纵览古今——将古代史诗与现代的非人化进程混合在一起。这些是现时代人类的特征。
现在我没有对这些想法做展开,而且我已经花了太多时间了。我将以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两个非常简短的句子作结。第一个:“不要大着胆子描述任何你精神内在状态没有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的东西。”第二个:“我的呼吸、我的温暖已经躺在永恒的窗格上。”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 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文学的价值正在于这些间歇闪现的“真实印象”。小说徘徊于对象、行为、表象的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而这另一个世界正是提供“真实印象”的来源,它让我们相信我们这么紧紧抓住的善——在邪恶面前,拒不松手——不是幻觉。
一部小说正是协调了几个真实印象与众多虚假的印象,而后者构成我们所谓的生活的大部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上的多样性,单一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而这多种多样的存在具有某种意义、某种关照,亦会有所实现。它许给我们以意义、和谐乃至正义。康拉德所说的是对的:艺术试图在宇宙中,在物质和生活现实中,发现什么是基本、经久、本质的东西。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文学的价值正在于这些间歇闪现的“真实印象”。小说徘徊于对象、行为、表象的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而这另一个世界正是提供“真实印象”的来源,它让我们相信我们这么紧紧抓住的善——在邪恶面前,拒不松手——不是幻觉。
一部小说正是协调了几个真实印象与众多虚假的印象,而后者构成我们所谓的生活的大部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上的多样性,单一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而这多种多样的存在具有某种意义、某种关照,亦会有所实现。它许给我们以意义、和谐乃至正义。康拉德所说的是对的:艺术试图在宇宙中,在物质和生活现实中,发现什么是基本、经久、本质的东西。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ㅤ
▎ 犹太人说故事
巴别尔是谁?他从哪里来?他是个意外。我们都是这样的意外。我们不创造历史和文化。我们只是出现,这并非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利用现成的手段,从我们的境遇中有所创造。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混合,一如我们所发现的——其中的不洁,其中的悲剧,其中的希望。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
▎ 犹太人说故事
巴别尔是谁?他从哪里来?他是个意外。我们都是这样的意外。我们不创造历史和文化。我们只是出现,这并非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利用现成的手段,从我们的境遇中有所创造。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混合,一如我们所发现的——其中的不洁,其中的悲剧,其中的希望。
#摘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索尔·贝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