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诗八章

又名:诗八首

1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2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3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4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5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的景物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6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7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8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1941年2月

...

Zao.q:
快速翻了一遍穆旦的诗集,想找到能和这组诗相当的,没有。
忽略掉那个语法进化标志——“底”(的)字,这八首诗完全一副 21 世纪模样。可能真有神助,他才完成了这一次跳跃。

#摘 #诗选 #穆旦
▎诗人与城市

诗人、画家或者音乐家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艺术中毫无必要的东西和实用的东西之间的分离,如果他与之对抗,将很容易误入歧途。

...

我梦想着开一所“游吟诗人学院”,它的课程设置如下:

1)除了英语,至少要求有一门古代语言,可能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还有两门现代语言。

2)记诵以上述语言写成的数千行诗歌。

3)图书馆里没有文学批评书籍,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唯一批评练习是写讽刺诗。

4)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韵律学、修辞和比较语文学,每个学生必须在数学、自然史、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神话学、礼拜仪式学和烹饪中选修三门课程。

5)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家养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

...

比起过去,我们当前的“世界观”中存在四个方面使得艺术道路变得更为困难。

1)对物质世界永恒性的信仰已经丧失。假如在一个人面前,从未出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永恒不变的事物,比如大地、海洋、天空、太阳、月亮、星辰等,并与短暂的人类生活形成对比,他便不会考虑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比其生命更为长久的事物的人的可能性。

物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如今已经用另一种自然图景取代了这个永恒的宇宙,这个图景中的自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其中,一切当下的事物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不再是将来的样子。如今,基督徒与无神论者一样,其思想中都存在末世论。假如现代艺术家缺少一个可参照的持久存在的模型,他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持久存在的物;他会认为对完美的追求是浪费时间,从而比他的前辈们更禁不住放弃这种追寻,耽溺于速写与即兴创作。

2)对感觉现象的意义和真实性的信仰已经丧失。自从路德和笛卡儿以来,这种丧失越来越严重,路德拒绝承认主观信仰与客观行为之间存在任何可理解的关系,笛卡儿恪守着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信条。迄今为止,关于现象世界的传统概念一直是神圣相似性的一部分;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是内在而不可见事物的外在而可见的迹象,然而,人们相信这两者都是真实而富于价值的。现代科学摧毁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不再天真地观察自己的感官:我们从来不能获悉物质世界“真正的”样子,一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我们只能持有与我们内心特定的人类目标相适应的那种主观观念。

这摧毁了将“艺术”视为“模仿”的传统观念,因为不再存在一个“外在”的自然可以被真实地或虚假地模仿;艺术家可以对之忠实的一切,是他的主观感觉和感受。对世界的态度的变化在布莱克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人把太阳视为基尼金币大小的金色圆盘,而他却将之视作一个圣饼,叫喊着“神圣,神圣,神圣”。这一点所指示的意义是,布莱克与他厌恶的信奉牛顿学说的人一样接受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区分,不过,与他们相反的是,他将物质世界视为撒旦的居所,所以认为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价值。

3)对人性标准的信仰已经丧失,这种人性标准要求一个同类的与之相谐和的人造世界。工业革命以前,人的生活方式变化迟缓,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他的曾孙会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拥有一样的需求和满足。然而,技术加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我们无从想象二十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而且,直到最近,人们对远离自己时空的文化所知甚少,也漠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人性指的是他们自己文化当中呈现出来的行为类型。人类学和考古学已摧毁了这种褊狭的观念:我们知道人性如此具有可塑性,能够展示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在动物王国中,这些行为只会由不同物种展示出来。

因此,艺术家创造作品时,就不再能够保证下一代人会感到其作品是令人愉悦并可以领会的。

他情不自禁地希望迅速获得成功,即使这意味着威胁到他的真诚。

而且,如今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中的艺术,这个事实彻底改变了传统一词的意义。它不再意味着一种可以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工作方式;如今,传统的内涵意味着一种将整个过去视为当下的意识,然而同时作为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各个部分与前后都有时间上的联系。独创性不再意味着对前辈们的风格进行轻微变动;它指的是一种能力,可以在任何时期或地域的作品中找到一条线索,从而发现自己本真的声音。选择和遴选的负担被交付于每一个体诗人的肩上,这负担十分沉重。

4)作为具有启示性的个人行为范范围的“公共领域”消失殆尽。对于希腊人而言,私人领域是生活的领域,由维持生命的必然性所支配,而公共领域则是自由的领域,在其中,人可以将自己向他人敞开。今天,私人和公共等术语的意义已经颠倒;公共生活必需是非个人的生活,是人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地方,而人在其私人生活中可以自由地成为个人自我。

结果,艺术,尤其是文学,失去了主要的传统人性主题,即人是行动的人、公共行为的实施者。

...

机器的诞生摧毁了人的意图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

...

我们时代真正行动的人改变着世界,他们不是政治家和政客,而是科学家。不幸的是,诗歌无从赞颂他们,因为他们的事迹关涉事物,与人无关,因此诗歌面对他们是失语的。

...

社会规模的扩大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克尔恺郭尔称之为“公众”(The Public)的特定人群,古代世界对此一无所知:

公众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代人、一个共同体、一个社群,不是这些特定的人群,因为他们只是一些具体的存在;属于公众的个体的人并不真正承担什么;也许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他属于公众——而有些时刻,他仅仅是他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他就不再是公众的一部分。公众由处于什么也不是的个体所组成,它是一种庞然大物,一种抽象的、被人遗弃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一切事物,又什么也不是。

...

在人群中,愤怒或恐惧这样的激烈情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的每个成员都会使其他成员变得异常兴奋,于是激昂的情绪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公众成员之间并无联系。如果公众的两个成员见面并交谈,言辞的功能并非传达意义或是激发情绪,而是用噪音遮蔽虚空中的寂静与孤独,而公众存在于这种虚空之中。

...

艺术的两个特征使艺术史学家得以将艺术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首先,在一段特定时期内艺术具有共同的表达风格;其次,艺术具有一种关于主人公的或清晰或含混的共同观念,这些主人公是一类最值得被赞颂、被回忆并且如果可能也可以被模仿的人。

...

一切建立在从艺术创作中获取的相似性基础上的政治理论,就像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一旦进入实践,就必定会成为专制理论。

...

一个有气节的人如果必须为争取六七样东西随时准备好去死,游戏的权利、虚度光阴的权利在其中并不是排名最靠后的。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贞女与发电机

缺少艺术,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自由的观念;缺少科学,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平等的观念;两者缺一,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正义的观念。

...

本性使然,我们往往会赋予任何想象中为我们的生活和行为负责的力量以面容;反之亦然,我们往往会剥夺那些我们认为任由我们的意志摆布的人的面容。在这两种情形中,我们都试图逃脱责任。在第一种情形中,我们希望说道:“我做这些的时候难以自禁;另有一个人,比‘我’更为强大,是他让我这样做”——在第二种情形中:“对于N,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任何事情,因为N只是个东西,一个缺少自身意志的未知数。”

...

作为充满张力的联合体,人以四种存在方式生存:灵魂、肉体、智力和精神。

...

一首诗可能以两种方式失败:它排除得太多(平庸),或企图同时体现一个以上的共同体(无序)。

...

在诗歌中,就像在其他方面,有一条规律坚不可摧,即越是想要拯救自己的生命,越是会失去它;除非诗人彻底牺牲自己的情感,将它们献给诗歌,这些情感不再是他自己的,而属于诗歌,否则便会失败。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没有材料的自传

92.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成为另一个人。今天不能去感受昨天的感觉,那根本不是感受。今天感受昨天的感觉,那根本不是感受,那是今天记得昨天的感觉,是带着昨天的生活和失去的东西,在今天做行尸走肉。

让我们从石板上擦去每一天的一切,让我们以新状态迎接崭新的清晨,永远处在纯洁情感的重现状态——如果我们总要成为不完美的我们,或拥有不完美的东西,那么这一点,也只有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实现或拥有。

这样的破晓是世界上第一个破晓。这样的粉白开始发黄,变成暖白色,颜色如此淡,在建筑物面西的部分上,犹如眼睛的窗玻璃凝视着渐渐变亮的天空。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光亮,这样的我,从未有过。明天的一切都将不一样,我将用新生的双眼看世界,我将看到全新的景观。

高大挺拔的城市啊!高大的楼宇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楼房鳞次栉比,日光洒在上面,光影斑驳——你就是今天,你就是我,因为我看见了你。你就是你明天不会成为的人。我爱你,就像倚靠着甲板的栏杆看两条船擦肩而过,面对着它们的离去,有一种莫名的渴望和惆怅。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8.沉思

将现实视作幻觉的形式,将幻觉视作现实的形式,两者一样重要,一样徒劳无用。沉思的生活,若要完全存在,必须将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视作零零散散的前提,不过这会导致一个不可企及的结局。我们还应当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梦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正是这种关注使我们陷入沉思。

奇迹或障碍,一切或虚无,途径或问题,一切事物都取决于一个人对它的看法。不断采用新方法去看问题,就是一种重建和续添。这就是为什么爱沉思的人即使从不离开村庄,也能将整个宇宙了然于心。细胞和沙漠都蕴含无穷奥秘。对于一个背靠岩石而眠的人而言,那里就是整个宇宙。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陷入沉思时——一切沉思者都是如此——一切事物会突然变得破旧,看得见或重见,即便我们没有看见。因为不管我们如何思考,通过沉思去转化,无论转化成什么,它终究只是沉思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渴望生活,缺乏智慧却想要了解,想要只带着感觉去沉思,以触觉或感觉的方式思考,想要进入我们所思考的目标的内部,就像它是一块海绵,而我们是水,而这一切让我们不堪重负。同样,我们也有黑夜,感情带来的深度疲倦甚至变得更强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来自思想。但是,没有月亮或星辰的无眠之夜,仿佛一切都朝外翻了个遍——内化的无边无际,随时会爆发,白昼变成了陌生套装的黑边。

是的,成为人类的蛞蝓,爱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成为水蛭,对自己的讨厌之处一无所知,这是最好的办法。无视是为了生活!感觉是为了遗忘!啊,一切事物消失在古老帆船那绿里泛白的尾波里,像高高的船舵(它是古老船舱眼睛下面的鼻子)溅起的冰冷水花。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7.无为

唯一能配得上君子的姿态就是,坚持去做一件他认为毫无用处的事情,去遵守他知道枯燥乏味的纪律,去接受他认为完全不合逻辑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思想的规范。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4.沉迷

或许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其他事物退化而成的。或许一切存在始终都是近似的。

正如希腊文化通过罗马犹太化,我们的时代……多次偏离了所有伟大的目标,无论是一致的还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目标的失败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否定。

我们生活在乐队音乐的间歇之中。

然而,在五楼的这间房间里,我该拿这些社会学问题怎么办?它们对我来说都是梦幻,就和巴比伦的公主们一样,让我们心里充满人性是一项徒劳的事业,就好像文盲当藏书家,对当代进行考古。

我将作为一切生命的异类消失在迷雾之中,作为一个从梦幻海里分离出来的人类岛屿,作为一只漂浮在万物表面的破烂船。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78.悲伤的间奏(三)

我厌倦一切,包括那些并不使我感到厌倦的东西。我的快乐像我的痛苦一样痛。

但愿我是个孩子,在农庄的池塘里放纸船,头上是纵横交错的葡萄藤搭成的乡村大棚,阳光透过葡萄藤,在闪着暗光的浅水表面投射下格子图案和绿色阴影。

我和生活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板。无论我多么清楚地看见和了解生活,就是触不到它。使我的悲伤合理化?如果合理化需要付出努力,那如何才能做到呢?悲伤的人是无法付出努力的。

我甚至无法摒弃那些我痛恨至极的庸俗的生命行为。摒弃也要付出努力,而我又无法去付出任何努力。

我多少次后悔没有成为那艘船的水手或那辆马车的车夫!或者过着想象中其他人的平庸生活也行,因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它使我产生强烈渴望,用它的别样风味填满我的内心。如果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不会再把生活当成一件可怕的事情,对生活的整体思考也不会粉碎我思想的肩膀。

我的梦是愚蠢的避难所,就像用雨伞遮挡雷电。我感到如此倦怠,如此愁苦,如此缺乏姿态和行动。

无论我怎么去探究自我,所有梦想之路都通往焦虑的空旷之地。

有时候,甚至连梦都避开我这个执迷不悟的做梦者,于是我看清了事物生动形象的细枝末节。供我躲藏的雾已散去。我灵魂的肌肤被每一条看得见的边缘划破。每一件看得见的粗糙物刺痛了我的器官。我的灵魂被每一个物件的可见重量沉沉压住。

我的生活仿佛就是被生活鞭打。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75.别人眼中的自己

为了毫无意义的目的而使用科学或是使用与科学挨边的事物,是最好的消遣。我常常心无旁骛地研究自己的灵魂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以此来打发时间。这种没有结果的研究带来时而悲伤、时而痛苦的快乐。

我仔细研究着我给别人留下的总体印象,然后得出结论。我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家伙,他们甚至对我有一种模糊而充满好奇的尊重。但我得不到热烈的感情。我没有挚友。这就是这么多人尊重我的原因。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创作、认知与判断

我确信,是爱德华·李尔说过,可以真正检验想象力的就是命名一只猫的能力。

...

当“词语与观念的联结是无关紧要的,这联结一旦形成就一劳永逸”,那么,语言是散文的。当这种联结是要紧的,语言就是诗的。

诗的力量(瓦雷里写道)源于诗所言说的事物与其自身存在之间的不可定义的和谐。不可定义是定义的基础。和谐不应是可定义的;如果它可以被定义,那就是伪造的和谐,并不是良好的和谐。定义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的不可能性,以及否认它的不可能性,使诗行的本质得以延续。

...

它一开始就教育我,诗歌并非必须伟大甚或严肃才能是优秀的,以及一个人不必为自己的情感感到羞愧。

...

人们从新的反传统诗人与批评家那里发现这些新权威所推荐的诗歌成为标准,他们对之皱眉的东西就被扔出窗外。有些神明,批评便是亵渎,有些魔鬼,提及就该咒骂。他们的导师坐在黑暗和死亡的阴影中,学徒们却看到了一束巨大的光。

...

他从不会知道自己“能够写出”什么,直到他拥有了什么“需要被写下”的一般感受。这是他的前辈唯一无法传授给他的东西;他只能向同是学徒的伙伴学习,他们有着同一样东西:青春。

...

纵使年轻人将过去说成负担,愉快地将它抛弃,在他们的言辞背后可能往往隐藏着愤怒和惊骇,意识到过去将会抛弃他们。

...

青年诗人一直试图寻求自我认同,而因无法成功而产生的恼怒自然地就通过暴力和夸张表达出来。

...

时尚与势利同样也是有价值的,可以防御文学上的消化不良。撇开质量问题,精读少量书籍总是胜过匆匆浏览大量书籍,而且势利缺少一晚上就能形成的个人趣味,它和任何其他原则一样是一个很不错的限定范围的原则。

...

在别人的眼中,如果一个人写下一首好诗,那么他就是诗人。而在他自己眼里,只有在为一首新诗做着最后的修订时,他才是诗人。在这一刻之前,他只是一名潜在的诗人;在这一刻之后,他是一个停止写诗的普通人,也许永远停下了。

...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是一名未来的诗人知道自己必须知道的。他对眼下时刻束手无策,听凭摆布,因为他并没有具体的理由对这一时刻的要求不做屈服,由于他所知晓的一切,他之后会发现,屈从于即时的欲望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

并非如此,阻止年轻诗人进行学术研究的不是自命不凡和忘恩负义,而是精神成长的规律。除了在世俗的或精神的生死问题上,问题只有被问及时,才可能被解答,而当前他没有疑问。当前,他在书籍、乡间散步和接吻之间无法做出区分。都一样是可以存储在记忆中的经验。

...

最安全的向导是个人喜好,它是纯真的非批判原则。关于未来,一个人至少知道一件事情,即未来无论变得如何与当下不一样,那总是他自己的未来。不管他怎样变化,他依然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因此,他当前所喜欢的事物,无论旁人赞成或不赞成,都极有可能在将来变得有益于他。

...

无论一名诗人有什么缺点,他至少认为一首诗本身比能够对它进行的阐释更为重要,宁愿希望一首诗是好诗而不是劣诗,他最终想要获取的是它应该像是自己的一首诗,作为创作者,其经验本应教会他迅速辨认出一个论点是否重要、不重要但真实、由于无从解答或仅仅是荒谬因而不真实。

...

说到我自己,当我读一首诗时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技术的问题:“这里有个词语的精妙设计。它是怎么起作用的?”第二个问题是最宽泛意义上的道德问题:“这首诗中栖居着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他对美好生活或美好处所的观念是怎么样的?他对恶魔的看法如何?他对读者隐瞒了什么?甚至他对自己隐瞒了什么?”

...

一种神圣的存在无从预期;必须与之相遇。对于相遇,想象别无选择,只能应答。

...

对于特定的人而言,当由神圣存在或事件激发的消极敬畏被转变为企图以一种膜拜或崇敬的形式表达敬畏,并成为一种得体的崇敬,这种仪式必须是美的,于是便有了创造艺术作品的冲动。

...

在诗歌中,这种仪式在词语层面进行。它通过命名而致以敬意。

...

一首诗是一个仪式;因此,产生了其形式和仪式特征。它对语言的运用谨慎而醒目,有别于说话。甚至当它使用谈话的措辞和节奏,也是将它们用作深思熟虑的随意形式,并以一个一个它会与之形成反差的标准为前提。

...

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总是反映出社会想象中神圣事物与世俗事物之间的边界的转移。

...

无论实际内容或外在趣味是什么,每一首诗都必须扎根于富有想象力的敬畏之中。诗歌可以做很多事,使人欢愉、令人忧伤、扰乱秩序、娱乐、教诲——它可以表达情感的每一种可能的细微差别,描述每一种可以想象的事件,但所有的诗歌必须做的只有一件事:诗歌必须尽其所能赞美存在和发生的一切。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没有材料的自传

68.我的长处

我并非别无所长,至少我永远保持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新奇感。

今天,我漫步在阿尔马达新街上,偶然注意到前面那个男人的背影。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普通背影,一个身着普通运动外套、偶然走过的路人。他用左臂夹着一个旧公文包,右手握着一把收拢了的雨伞的弯钩手柄,伞帽和着走路的节奏轻轻敲打着地面。

对于这个人,一种温情在我心里油然而生。我的这种温情与人们对平庸的普通人所怀有的温情是一样的——普通人为了养家糊口而每天奔波劳累,为了他们卑微而快乐的家,为了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苦与乐,为了不做分析的单纯生活,为了外套底下覆盖着的动物本能。

我将视线从前面那个男人的背影上移开,转向走在街上的其他人。我对我一直跟着的那个无意识的男人的背影产生了温情,我对其他人也产生了同样冷漠而荒谬的温情。他们跟他一样——边聊边向车间走去的姑娘们,边开着玩笑边走向办公室的年轻小伙子们,采购了一大堆东西后往家里赶的大胸脯女佣,送第一批货的送货员——所有这些人,尽管有着不同的面孔和身姿,但都没有意识,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活动的牵线木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用各种身姿、手势表达意识,而他们什么也意识不到,因为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无论是聪明还是愚蠢,他们都同样愚蠢。无论是老是少,他们都是同样的年纪。无论是男是女,他们都同属一种不存在的性别。

我的目光再次回到那个人的背影上,回到那个让我看到这些的窗口。当我看到某个人在睡觉时,会有同样的感觉。我们睡着以后,都会变回孩子。这或许是因为在睡眠状态下我们不会犯错,也无法感知生活。靠着自然魔法,最凶恶的罪犯和最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一旦睡着以后就变得圣洁起来。

那个人的背影已沉睡。他以完全一样的速度走在我前面,整个人都已沉睡。他无意识地走着,无意识地活着。他睡了,因为我们都睡了。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场睡眠。没人知道自己的所为、所愿和所知。我们活在睡眠中,永远是命运的孩子。这便是为什么当这种感觉占据我的思想时,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温情,一种将整个人类的童稚、整个沉睡的社会以及每个人和每件事都纳入其中的温情。

这是一种直接的博爱主义情怀,没有目的,没有结论,瞬间将我包围。我感受到一种温情,仿佛借上帝之眼俯瞰芸芸众生。我看着每个人,仿佛世界唯一的有知觉者以其慈悲将我打动。可怜的人,可怜的人类!他们都在这里做什么呢?

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目标,从单纯的肺部呼吸到城市建设,再到帝国的划定,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困倦状态,是一种现实和另一种现实之间、绝对的一天和另一天之间的无意识梦境或短暂憩息。夜里,像一个抽象的母亲,我照看着好孩子和坏孩子,他们睡着之后都是一样的。在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无限的温情。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64.耸耸肩

我们通常用已知的观念来粉饰未知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死亡称作安息,那是因为从外表上看,死亡与安息无异。如果我们把死亡称作新生,那是因为死亡看上去与现世有所不同。我们带着一些对现实的误解去编织希望和信仰,我们靠被称作蛋糕的面包皮生活,就像那些假装快乐的穷孩子。

然而,这就是生活的全部,或者,至少是通常被称作文明的独特生活体系。文明在于赋予某种事物本不属于它的名称,然后以做梦结束。这个虚假的名字和真实的梦并未产生新的现实。这个客体变成别的东西,因为我们使它做出了改变。我们制造现实。原材料保持不变,但我们通过艺术赋予它形态,使它看起来有所不同。一张松木桌子既是松木也是桌子。我们坐在桌子旁边,而不是松木旁边。尽管爱是一种性本能,但我们并不是出于这种性本能去恋爱,而是出于对其他情感的臆测。而这种臆测本身就是其他情感。

当我漫步街头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对我产生了微妙影响,这种影响来自光线或模糊的声音,来自记忆中的一缕芳香或一段旋律,通过不可思议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使我产生了离奇的想法。而此时,我坐在咖啡馆里,悠闲地将它们记下来。我不知道我的思想将伴我走向何处,也不知道我希望自己去哪里。今天的雾很淡,温暖而潮湿,有些阴郁,但不吓人,透着无缘无故的烦闷。有种陌生的感觉让我哀愁不已。我缺乏合适的论据,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论据。我缺乏意志力。在意识深处,我是悲伤的。我胡乱写下这些文字,并非想要说这些,或者说点其他什么,而只是想让自己在心烦意乱时做点什么。我握着用钝了的铅笔(我没有心情去削它),用柔软的笔画在白色三明治包装纸上写着——这张纸再适合不过了,它还是白纸时和其他纸一样。我感到心满意足,向后靠了靠。黄昏来临,毫无变化,没有下雨,光线中透着模糊而沮丧的色调。我因为停止写作而停止写作。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62.我为不完美的书页哭泣

我为自己不完美的书页哭泣,但如果后人读到它们,我的哭泣一定比我可能达到的完美更令他们感动。完美不会让我哭泣,也不会让我去写作。我们无法实现完美。圣徒会哭,所以他们是人。而上帝会沉默。这就是我们可以爱圣徒,但不能爱上帝的原因。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61.我们活在阴影里

人类灵魂的一生不过是在阴影里的活动。我们生活在意识的朦胧状态中,永远无法与我们的身份或假设的身份相一致。每个人都有某种虚荣心,还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界定程度的错误。我们是在表演幕间休息时继续工作的人。有时,通过某些门,我们瞥见的或许不过是舞台布景。世界混乱不堪,像夜里的嘈杂声。

我刚刚重读了这些我在清醒时写下的文字,这种清醒只能在纸上留存。我拷问自己:这是什么?这有什么用处?当我感觉时,我是谁?当我活着时,内心的什么死去了?

像某个人站在山上,试图看清楚山谷里的人,我站在高处俯瞰自己,我与其他一切一样,都是朦胧而混沌的风景。

每当我的灵魂裂开一道深渊,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像诀别书一样令我悲痛。我感到,自己仿佛总在觉醒的边缘。将我包裹的那个自我使我压抑,结局使我窒息。如果我的声音能传出去,我想大声呼喊。但在我的一些感觉和其他感觉之间,只有沉沉的静止状态在移动,像飘过的浮云,使无边原野上影影绰绰的草地呈现出各种色彩。

我像一个胡乱寻找的搜寻者,既不知道在找什么,也不知道要找的东西藏在哪里。我们和自己玩捉迷藏。在所有的这一切里,有一种卓尔不群的秘诀,有一种只能听得到的流淌着的神性。

是的,我重读了这些文字,它们代表着毫无意义的时光,短暂的幻想或片刻的安宁,流入风景里的伟大希望,像封闭房间一样的悲伤,某些声音,一种无限倦怠,不成文的福音书。

我们都有虚荣心,这种虚荣心是一种方式,使我们忘记别人也拥有像我们一样的灵魂。我的虚荣包含几页文字、几个段落和一些疑惑……

我重读了吗?撒谎!我不敢重读,我也不能重读。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文字里写的是另一个人。我再也无法理解了……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58.悲伤的间奏(二)

如果你问我,我是否快乐,我会说,我不快乐。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55.动物

今天,当我想到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时,我感到自己就像某种动物,被放进一个篮子,某个人用胳膊挎着这个篮子,往返于两座市郊的火车站。这样一幅画面枯燥乏味,它所展现的生活更是乏味至极。这些篮子通常有两个盖子,呈半椭圆形,如果里面的动物扭动着,那一端就会打开。但是,那人挎着篮子的胳膊将中间的铰链压了个严实,里面那个弱小的东西除了徒劳无功地将盖子微微顶起,什么也做不了,像一只飞累的蝴蝶。

我忘了我是在描述自己在篮子里的情形。我清楚地看到挎篮子的女仆有一只肥胖、晒得黝黑的胳膊。除了她的胳膊和汗毛,关于那个妇人,我什么也看不到。我感到浑身不适,除非——我感觉到一阵清凉的微风突然吹来,吹进篮子白色藤条的缝隙里,吹进我扭动着的篮子里。一种动物的直觉告诉我,这是在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的路上。我似乎被搁在一个长椅上。我听见篮子外面的人在交谈。一切归于宁静,于是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被拎起来,再次带到车站。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54.一张合影

公司中一位富有的合伙人,常年受怪病困扰。有段时间,他身体不错,突然一时兴起,想要一张公司全体员工的合影。于是,前天,开朗的摄影师让我们站成一排,背对着肮脏的白色隔板,那块隔板由薄木制成,将主办公室和维斯奎兹先生的私人办公室分隔开来。站在中间的是维斯奎兹先生,在他旁边,其他人先是站定下来,后又换来换去。这些朝夕相处的人分门别类地站好,成为一体,去完成拍摄这个小任务,只有上帝才知道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今天,我迟了些才到办公室,已经完全忘记了被摄影师两度捕捉静态身影的事。我发现,莫雷拉(他比平时来得早)和一个销售代表在偷偷地弯着身子看一些黑白的东西。我吃惊地发现,那是照片的第一套样张。事实上,那是同一张照片的两张样张,其中一张拍得更好。

当然,我首先会去看自己的脸,我看到的那个我令我感到痛苦。我从不认为自己有一个讨人喜欢的外表,但我也从来没有想到,站在每天与之相处的那一排人中间,紧挨着同事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的脸会显得如此不足称道。我看起来不伦不类。我的脸很枯瘦,缺乏表情,既没有显出智慧,也没有显出热情,或任何能够使我从死气沉沉的一张张面孔中脱颖而出的东西。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死气沉沉,也有一些表情生动的面孔。维斯奎兹先生和他在生活中看起来一样——一张方脸上带着欢快的表情,五官硬朗,目光坚定,下巴上是坚硬的小胡须。这个人精明能干,充满活力,却足够平庸——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个他这样的人——但这一切被印在相片上,就像印在心理护照上一样。那两个旅行推销员看起来很精神,那个地方销售代表看上去也不错,尽管他的半边脸被莫雷拉的肩膀挡住了。还有莫雷拉!我的顶头上司莫雷拉,乏味单调和一成不变的化身,竟然比我显得更有生气!甚至那个小杂役(在这里我无法压抑自己的感觉,尽管我告诉自己这种感觉不是嫉妒)也露出直率的表情,像是对我的面无表情一笑置之,而我的表情令人联想到文具店里的狮身人面像。

这意味着什么?胶卷从来不会出错吗?冷冰冰的镜头记录下的是什么样的事实?我是谁?为什么看起来会是这个样子?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侮辱吗?

“你看起来好极了。”莫雷拉突然说,然后,他转向那个销售代表,“简直拍得和他本人一模一样,你不觉得吗?”那个销售代表快乐地随声附和着,一席话将我扔进了垃圾箱。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35.悲伤的间奏(一)

我是一件被扔进角落的物体,一块落在街上的碎布。我卑微地活着,在世人面前装模作样。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29.假期随笔(一)

快乐偶尔有之。可有什么东西重压在我身上,那是一种神秘莫测的渴望,难以描述,甚至非常高贵。或许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感到自己活着。当我将身体探出我那高高的窗户,看向下面的大街,却对街上的景象视而不见。电光石火间,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块清洁房屋的潮湿抹布,被人放到窗户上晾干,却被忘在了脑后。后来,抹布落到了窗台上,被揉成一团,慢慢地在窗台上留下了一片污渍。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27.写作是什么

...

我们在弥漫着想象的空气中做出定义,耗费笔墨刻画的花朵,有着任何细胞生物所不具有的经久不衰的色彩。

...

目光短浅的评论家评论某一首诗,赞扬它的持久韵味,最终无非是说“这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说出“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并非易事,因为美好的一天终将过去。我们需要将这美好的一天转化成文字,保存在冗长而华美的记忆之中,用刚刚开放的鲜花和群星去点缀空旷的田野和天空,在外在世界里自由驰骋。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