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没有材料的自传

121.解脱和力量

我对每个人都很好奇,渴望一切,渴望所有的想法。我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读到,也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折磨我,好像我失去了……

但是我不能全神贯注地看东西,不能很仔细地阅读,也不能连续地思考。我对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热情而又无足轻重的业余爱好者。我的灵魂太虚弱了,无法承受自己热情的力量。我由未完成的废墟组成,我是一片让人无奈的景观。

当我集中精力时,我就会走神;我身上的一切都是装饰,都是朦胧的,就像在雾霭中举行的一场盛大的庆典。

期待已久的塞巴斯蒂安国王在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回归了,这符合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在迷雾中来来去去,有记载的最伟大的战斗、最壮丽的场面和最深远的成就只不过是在雾霭中举行的一场盛大的庆典,是在黄昏和终被毁灭的远方举行的游行。

我的灵魂是有表现力的,也是实质性的。要么我作为一个社会性动物在非存在中停滞不前,要么我醒来。如果我醒来,我会把自己投射到文字中,仿佛它们就是我的刚刚睁开的眼睛。如果我思考,这个想法就会以清晰而有节奏的句子跃入我的脑海,而我永远也说不清,是在说出之前我就思考了这个想法,还是在意识到自己刚刚说了之后才思考的。如果我注意到自己在做梦,文字就会立刻涌入我的脑海。在我心中,每一种情感都是一幅图画,每一个梦想都是一幅带音乐的画。我写的东西可能不好,但比起我的所思所想,我写的东西具有更多我本人的元素。所以,我有时认为……

我的一生都在讲述着我自己,而当我一俯下身去,我那最微小的沉闷就被磁力吸引,在五颜六色的音乐深渊中,绽放出花朵。

这是一种肉欲的倾向,想把每一种思想当成一种表达方式来思考,或者更确切地说,把每一种思想都转化为一种表达,把每一种情感都看作具有色彩和形状,甚至把每一种否定都看作是一种节奏……

我写得很有表现力;我甚至不知道我的感受。一半的我困了,另一半却毫无感觉。

当我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我就是女人……

庄严黄昏的鸦片,在黑暗中伸出的奇迹,当手从碎片中缩回……

有时,集中的图像流和正确的词语在我混乱的脑海中展开,它们是如此强烈、如此迅速、如此丰富,以至于我狂怒、扭动、哭泣——因为我失去了它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之外谁也记不住。就像情人怀念爱人的脸,他瞥见过那张脸,但没有记住。我只记得最近的事,我向往事的深渊探过身去,一个个画面和想法闪过,还有在雾霭中死亡的人物,而他们就是在雾霭中形成的。

流体、心不在焉、无关紧要,我迷失在自己无法触及的地方,仿佛我在虚无中被淹没了。我成了交易的对象,说出这个词后闭嘴,就包含了一切。

一个词的节奏,它所唤起的意象,它所代表的思想,这些在每个词中都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对我来说,这些都与超然相联系。只要想一个词,我就能理解三位一体的概念。我想到“数不胜数”这个词。之所以选择它作为例子,是因为它抽象而不常见。但是,如果我在我的生命中听到它,就像巨大的波浪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不停地翻滚,发出巨响。它们变成了微微发光的天空,发着微光的不是星星,而是所有充满音乐节奏的波浪。一种无限延伸的想法在我心中出现,就像一面旗帜,上面布满了星星,发出海洋的声音——所有的星星都倒映在海面上。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115.学会表达

大多数人苦于不能去表达他们的所见或所思。他们说,没有什么比用语言给螺旋下定义更困难的了。他们要求用手来比画,这样显得比较自然。手平稳快速地向上转动,这样我们的眼睛就会看到一个体现在钢丝弹簧里的抽象形象。螺旋是一种不断上升的圆圈,不会闭合。我发现,大多数人永远也不敢用这种方式去定义它,因为他们认为下定义就是用别人期望的方式去表达,而不是用定义本身要求的方式去表达。更准确地说,螺旋是一种潜在的圆圈,它旋转上升,是一个永远也画不完整的圆。不过,这个定义仍然抽象。我要采用具体的概念,一切就会变得清晰起来:螺旋就像不是蛇的蛇,垂直缠绕着虚无。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试图使生活变得真实。众所周知,即使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生活仍然通过一种直接、真实的形式表现出绝对的不真实。乡村、城市和我们的观念不过是完全虚构的事物,是复杂的自我感觉的产物。我们的观感不可言传,除非用文学手段来展现。孩子们尤其富有文学性,因为他们说出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教给他们的感受。有一次,我听见一个孩子说他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他没有说“我想哭”。大人,也就是傻瓜才会这么说,而这个孩子却说“我感觉到了眼泪”。这句话多么有文采,像是受到了著名诗人的影响,如果这个诗人能想出这句话的话。它明确表明了温热的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我们能体会到这种液体的酸涩感。“我感觉到了眼泪”,那个孩子恰到好处地给他的螺旋做出了定义。

去表达!学会如何去表达!学会如何通过书面表达和语境而存在!这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剩下的就是男人和女人,想象中的爱情和矫饰浮华,领悟和被疏忽的伎俩,蠕动的人类——就像被毫无意义的蓝天这块抽象的巨石压着的蠕虫。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110.我们爱过谁

我们从未爱过什么人。我们的所爱不过是某人的理想化身。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即我们的自我。

这一点适用于爱的全部范围。在性爱中,我们通过另一个人的身体,寻找自己的愉悦。在无关性的爱中,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念,寻找自己的愉悦。但事实上,从逻辑上说,他是完美的爱的逻辑表达者。他是唯一不会伪装和欺骗自己的人。

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之间的关系,通过诸如共同的语言和辅助的手势等不确定和多变的事物来表达,是异常复杂的。遇见其实是非遇见。两个人在说“我爱你”或双方都这么想、这么感觉时,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生活,甚至可能在全部抽象的印象里有着不同的色彩或芳香,这种抽象印象构成了这个灵魂的活动。

今天的我是透明的,仿佛并不存在。我的思绪如骷髅般裸露,没有表达幻想的血肉之躯。这些我起先构思然后放弃的想法,是凭空而来的——至少并非出自我意识里的潜意识。这些想法或许是关于那个销售代表对他女友失望的事情的;或许是我从罗曼蒂克故事里读到的一句话,故事印在本地报纸上,是从外国报纸上翻译过来的;或许只是一种隐隐的不适,但并非是某种生理不适。

评论维吉尔的诗的人错了。理解是最令我们厌倦的事情。生活意味着不要思考。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

#摘 #野草 #鲁迅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

#摘 #野草 #鲁迅

▎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摘 #野草 #鲁迅

▎没有材料的自传

102.两面性

一个聪明的主意,若是没有和愚蠢混在一起,是不会被普遍接受的。集体思想之所以愚蠢,是因为它是集体的。不离开自己的边界,任何事物都无法进入集体领域——就像一种通行税——它包含了智识的大部分内容。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具有两面性。我们过人的先天智力和缺乏经验的愚蠢共同存在,形成一种不那么出众的第二智力。而后,这两种智力联结起来。年轻人总是犯错误,不是因为缺乏经验,而是因为两种智力没有联结起来。

如今,一个智力出众的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弃。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一个星期天下午的观察

在灰紫色花岗石面前熔解的空气
一个像四月的十二月下午的天空
聋子学校的半大学生
一对牵着狗的笨夫妇
一只强奸母鹅的公鹅

彼此毫无关系的一切事物之毫无关系的组合

一只火色的猫
一辆巡逻的警车
克勒尔维茨桥旁的厕所的打开的门
三个补水管漏洞的男人

彼此毫无关系的一切事物之关系

夏天下午在公园里一次拥抱的回忆
变得越来越暗的房屋
圣诞夜的星星
沙德咖啡店和我们再也不去坐的桌子

摆着葡萄干和杏仁的橱窗
像刀一样刺进胸膛的记忆
意识到你是可以达到的
意识到你是不可达到的

一切既成物的浓缩
电车上我身旁的空位置
一个带月亮颜色的灯笼的光
不可理解的句子如无常万物不过是个比喻

#摘 #诗选 #海因茨·切肖夫斯基

啊 米沙

1

去年秋天的信上
翻覆埋怨你的沉默
你回信说
读得十分痛苦

啊米沙
凭上帝的爱
别生我的气想想我
一颗被人抛弃的石子

我在此地
孤立生活
避免惹人注目
一如往昔

尤有甚者
五年来
我和一个警察
共度光阴

偶尔上天赐我
完全独处
我内在的东西
已被扼杀了很多

也生出新东西
我曾经提到过的病
类似癫痫
又不是癫痫

2

我看透了莠氓
盗贼的作为
小人物的命运
我没有白费时间

对于俄国庶民的了解
敢诩数一数二
有点自鸣得意
希望你能见谅

大家设法宽慰我
说都是老实人
我惧怕老实人
甚于惧怕有心机者

3

冻彻骨髓
坐十个钟头的无篷雪橇
站上暖和的房间
也无济于事

一八四九圣诞夜
十二时
镣铐第一次加诸我身
它们重约十磅

步履维艰
心如铅沉
脉搏跳得特别怪
反而不觉得痛苦

野外清爽的空气
有恢复精神的效益
在一切新经验之前
总会有奇异的活力和渴望

4

无篷的雪橇上
一路张目远眺
喜气洋洋的彼得堡
屋舍灯火通明

驶近你的家宅
你告诉过我
孩子们要跟爱弥丽
一起去参加圣诞宴会

啊那幢房屋
我心摧割
时隔多年还记得
向它们这样暗暗道别
抵雅洛斯拉渥
天泛鱼肚色
史罗塞堡小客栈
我们牛饮了一番

八月监禁六十里雪橇
饕餮亢奋的胃口
至今思之
犹有余乐

5

跨越乌拉山脉
才叫凄惨呢
马匹和雪橇深陷雪地
时已夜晚

从雪橇上爬下
站着一直等
等它们救出来
四野狂风暴雪


立在欧洲亚洲交界线上
眼前西伯利亚不可知的未来
背后我们过去的一切
这时才泪如雨下

一八五〇年一月十一日
来到托包斯克
当局检查搜身
把钱悉数取走

那少校柯里富佐夫
难以想象的小暴君
某某因睡觉向右不向左躺
从头到脚一顿鞭刑

6

天气冷得水银也凝定
小窗子两面结冰
到处有透风的罅缝
整个冬季零下四十度

鄂木斯克穷乡僻壤
一棵树也没有
需要书和钱
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史

几乎全部是军人
肮脏放荡极了
要不发现一二良性者
我真会愤懑而堕落

早该拆除的木房子
壁板全已腐烂
地上污秽一英寸厚
窗棂上冰厚三英寸

前面一个大木槽
供便溺用
几乎无法呼吸
囚犯自身也臭得像猪

没有席垫
短袄作盖被
两腿总露在外面
夜复一夜受冻

7

再爱
开始新的生活
一想到这个
我就恶心
这才明白
已死者
非可代替
新的爱无由也不应该

模糊的怔忡
绝望的状态
未曾有过的心情
十足寂寞


注:此七章,皆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所写的信为蓝本,仅加整饬。尼采认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唯一有以教我的心理学家”,他庆幸这意外的收获,甚至比发见司汤达尤有过之——我则尊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一对伟大的“括号”,尼采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凡我服膺的先辈,都在此括号中。

#摘 #诗选 #木心

▎十四行三章 (选一)



听着,黛西。当我死去,虽然
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你必须
告诉我伦敦所有的朋友,我的死
如何让你痛苦,然后去吧,

去到约克,你说的你出生的地方
(但我并不相信你说的任何事情……),
告诉那个可怜的男孩,他曾给过我
那么多快乐的时光(可以肯定,

你对此一无所知),说我死了。
甚至他,我以为我真诚地爱过的他,
也不会关心……然后去把消息

散播给那个奇怪的女孩赛西丽,
她相信终有一天,我会伟大……
去他妈的生活,走在其中的每个人!……

1913.12(在一艘开往东方的船上)

#摘 #诗选 #佩索阿

▎北方哀歌

国家忽冷忽热,鄂木斯克的囚犯
看穿了一切,对一切都已绝望。
瞧,他现在会把万物都搅乱,
然后他在造成的混乱中
像个魂灵腾空而起。子夜钟声。
笔——簌簌写个不停,许多页稿纸上
都带有谢苗诺夫练兵场的味道。

我们准备出生,告别了空无,
准确地计算了时间,
以便不放过任何一个
未见过的场面。

#摘 #诗选 #安娜·阿赫玛托娃

▎情人・为gyz而作・2001-9-19

后来那些悱恻缠绵就渐渐
被埋没,不可能和人谈起
偶尔的香烟环绕着傍晚
那个人,怎么就那样消失了
你微微笑了一下,怎么
那样容易就忘却了,就连
夏天的茶叶还没有被泡白
就连还没有彻底清除的伤感
都在提醒你,有时候,路过一处
或者,嚼到一粒艰涩的米
忽然,升腾起耻辱的幸福感
最黑暗的黑暗还没有来临
他苍白的面庞在我双手中浮现
是一颗魂灵或者早夭的爱情

#摘 #诗选 #马雁

▎此和彼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携带着一面镜子,就像他的影子一样,独一无二、无法摆脱。

...

诚实的自画像极为罕见,因为一个人获得自身意识的前提是他有要描绘自画像的欲望,而这时,他又几乎总是已经发展出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描绘着正在描绘他自己的自己,并加入人为的增亮部分及戏剧性的阴影。

...

文化是已经沉睡或耗尽的历史,是第二自然。

...

只要涉及个体生活,自传就有可能给出一个人的历史的更真实图景,胜过最出色的传记所能给出的图景。但传记作者可以感知到自传作者所无法感知到的东西:一个人的文化,他认为理所当然的预设条件加之于他生命之上的影响。

...

一个人无法想象比他实际具有更多或更少的想象力的样子。

...

私人信件、日记等,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在其中掌控着自己的处境——他所写的是他选择去写的——另一类是处境命令他写下的。个人和非个人之间的界限在这里是模糊不清的:假如作者就像审视另一个人一样审视处身于这个世界的自己,那么第一类就是非个人的;如果他只是作为个人行为审视自己的书写,那它就是个人的——信件的签名是他本人的,他对信件的内容负责。反之亦然,如果作者与自己所写的一致,那么第二类就是个人的;如果是处境而非他自己在促迫着这种一致性,那么第二类就是非个人的。

第二类就是新闻记者们称之为“人类档案”的东西,如果要出版的话,它们应当匿名出版。

...

“当一个人意识到,倾诉烦恼并不能减少烦恼,他就不再是孩子了。”(塞萨尔·帕维泽)确实如此。甚至向自我倾诉也于事无补。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令人羞耻的时刻:我们又哭又闹,用拳头捶着墙壁,诅咒着创造了我们和世界的力量,希望我们或别的什么人死去。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遭受痛苦的人的“自我”本应保持老练与得体来寻找其他出路。

我们的痛苦和孱弱,如果不是个人的,是“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孱弱,那么在文学上就没有任何重要性。只有在我们能将其视为典型的人类境况时,它们才变得重要。痛苦、孱弱,若不能被表述成格言,它们不应该被提及。

适用于自我反省的法则,与适用于向神父忏悔的法则是一样的:“简洁,坦诚,离去”。简短,坦诚,忘记。顾虑重重令人作呕。

...

焦虑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身体和意识:它让前者发展出强制力,从而集中于一些特定的动作而排除其他的;它让后者屈服于白日梦,无法集中于任何特定的想法。

...

朋友之间,品味或观点的差异所带来的恼怒就和它们的琐屑程度成正比。

...

我们几乎所有的关系都开始于精神或身体上的相互利用,大部分关系以这种形式延续,一旦任何一方再无任何东西可以交换,关系也就随之结束。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诗八章

又名:诗八首

1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2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3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4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5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的景物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6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7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8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1941年2月

...

Zao.q:
快速翻了一遍穆旦的诗集,想找到能和这组诗相当的,没有。
忽略掉那个语法进化标志——“底”(的)字,这八首诗完全一副 21 世纪模样。可能真有神助,他才完成了这一次跳跃。

#摘 #诗选 #穆旦
▎诗人与城市

诗人、画家或者音乐家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艺术中毫无必要的东西和实用的东西之间的分离,如果他与之对抗,将很容易误入歧途。

...

我梦想着开一所“游吟诗人学院”,它的课程设置如下:

1)除了英语,至少要求有一门古代语言,可能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还有两门现代语言。

2)记诵以上述语言写成的数千行诗歌。

3)图书馆里没有文学批评书籍,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唯一批评练习是写讽刺诗。

4)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韵律学、修辞和比较语文学,每个学生必须在数学、自然史、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神话学、礼拜仪式学和烹饪中选修三门课程。

5)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家养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

...

比起过去,我们当前的“世界观”中存在四个方面使得艺术道路变得更为困难。

1)对物质世界永恒性的信仰已经丧失。假如在一个人面前,从未出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永恒不变的事物,比如大地、海洋、天空、太阳、月亮、星辰等,并与短暂的人类生活形成对比,他便不会考虑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比其生命更为长久的事物的人的可能性。

物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如今已经用另一种自然图景取代了这个永恒的宇宙,这个图景中的自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其中,一切当下的事物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也不再是将来的样子。如今,基督徒与无神论者一样,其思想中都存在末世论。假如现代艺术家缺少一个可参照的持久存在的模型,他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持久存在的物;他会认为对完美的追求是浪费时间,从而比他的前辈们更禁不住放弃这种追寻,耽溺于速写与即兴创作。

2)对感觉现象的意义和真实性的信仰已经丧失。自从路德和笛卡儿以来,这种丧失越来越严重,路德拒绝承认主观信仰与客观行为之间存在任何可理解的关系,笛卡儿恪守着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信条。迄今为止,关于现象世界的传统概念一直是神圣相似性的一部分;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是内在而不可见事物的外在而可见的迹象,然而,人们相信这两者都是真实而富于价值的。现代科学摧毁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不再天真地观察自己的感官:我们从来不能获悉物质世界“真正的”样子,一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我们只能持有与我们内心特定的人类目标相适应的那种主观观念。

这摧毁了将“艺术”视为“模仿”的传统观念,因为不再存在一个“外在”的自然可以被真实地或虚假地模仿;艺术家可以对之忠实的一切,是他的主观感觉和感受。对世界的态度的变化在布莱克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人把太阳视为基尼金币大小的金色圆盘,而他却将之视作一个圣饼,叫喊着“神圣,神圣,神圣”。这一点所指示的意义是,布莱克与他厌恶的信奉牛顿学说的人一样接受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区分,不过,与他们相反的是,他将物质世界视为撒旦的居所,所以认为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价值。

3)对人性标准的信仰已经丧失,这种人性标准要求一个同类的与之相谐和的人造世界。工业革命以前,人的生活方式变化迟缓,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他的曾孙会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拥有一样的需求和满足。然而,技术加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我们无从想象二十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而且,直到最近,人们对远离自己时空的文化所知甚少,也漠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人性指的是他们自己文化当中呈现出来的行为类型。人类学和考古学已摧毁了这种褊狭的观念:我们知道人性如此具有可塑性,能够展示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在动物王国中,这些行为只会由不同物种展示出来。

因此,艺术家创造作品时,就不再能够保证下一代人会感到其作品是令人愉悦并可以领会的。

他情不自禁地希望迅速获得成功,即使这意味着威胁到他的真诚。

而且,如今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中的艺术,这个事实彻底改变了传统一词的意义。它不再意味着一种可以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工作方式;如今,传统的内涵意味着一种将整个过去视为当下的意识,然而同时作为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各个部分与前后都有时间上的联系。独创性不再意味着对前辈们的风格进行轻微变动;它指的是一种能力,可以在任何时期或地域的作品中找到一条线索,从而发现自己本真的声音。选择和遴选的负担被交付于每一个体诗人的肩上,这负担十分沉重。

4)作为具有启示性的个人行为范范围的“公共领域”消失殆尽。对于希腊人而言,私人领域是生活的领域,由维持生命的必然性所支配,而公共领域则是自由的领域,在其中,人可以将自己向他人敞开。今天,私人和公共等术语的意义已经颠倒;公共生活必需是非个人的生活,是人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地方,而人在其私人生活中可以自由地成为个人自我。

结果,艺术,尤其是文学,失去了主要的传统人性主题,即人是行动的人、公共行为的实施者。

...

机器的诞生摧毁了人的意图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

...

我们时代真正行动的人改变着世界,他们不是政治家和政客,而是科学家。不幸的是,诗歌无从赞颂他们,因为他们的事迹关涉事物,与人无关,因此诗歌面对他们是失语的。

...

社会规模的扩大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克尔恺郭尔称之为“公众”(The Public)的特定人群,古代世界对此一无所知:

公众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代人、一个共同体、一个社群,不是这些特定的人群,因为他们只是一些具体的存在;属于公众的个体的人并不真正承担什么;也许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他属于公众——而有些时刻,他仅仅是他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他就不再是公众的一部分。公众由处于什么也不是的个体所组成,它是一种庞然大物,一种抽象的、被人遗弃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一切事物,又什么也不是。

...

在人群中,愤怒或恐惧这样的激烈情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的每个成员都会使其他成员变得异常兴奋,于是激昂的情绪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公众成员之间并无联系。如果公众的两个成员见面并交谈,言辞的功能并非传达意义或是激发情绪,而是用噪音遮蔽虚空中的寂静与孤独,而公众存在于这种虚空之中。

...

艺术的两个特征使艺术史学家得以将艺术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首先,在一段特定时期内艺术具有共同的表达风格;其次,艺术具有一种关于主人公的或清晰或含混的共同观念,这些主人公是一类最值得被赞颂、被回忆并且如果可能也可以被模仿的人。

...

一切建立在从艺术创作中获取的相似性基础上的政治理论,就像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一旦进入实践,就必定会成为专制理论。

...

一个有气节的人如果必须为争取六七样东西随时准备好去死,游戏的权利、虚度光阴的权利在其中并不是排名最靠后的。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贞女与发电机

缺少艺术,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自由的观念;缺少科学,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平等的观念;两者缺一,我们将无法获得关于正义的观念。

...

本性使然,我们往往会赋予任何想象中为我们的生活和行为负责的力量以面容;反之亦然,我们往往会剥夺那些我们认为任由我们的意志摆布的人的面容。在这两种情形中,我们都试图逃脱责任。在第一种情形中,我们希望说道:“我做这些的时候难以自禁;另有一个人,比‘我’更为强大,是他让我这样做”——在第二种情形中:“对于N,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任何事情,因为N只是个东西,一个缺少自身意志的未知数。”

...

作为充满张力的联合体,人以四种存在方式生存:灵魂、肉体、智力和精神。

...

一首诗可能以两种方式失败:它排除得太多(平庸),或企图同时体现一个以上的共同体(无序)。

...

在诗歌中,就像在其他方面,有一条规律坚不可摧,即越是想要拯救自己的生命,越是会失去它;除非诗人彻底牺牲自己的情感,将它们献给诗歌,这些情感不再是他自己的,而属于诗歌,否则便会失败。

#摘 #染匠之手 #奥登

▎没有材料的自传

92.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成为另一个人。今天不能去感受昨天的感觉,那根本不是感受。今天感受昨天的感觉,那根本不是感受,那是今天记得昨天的感觉,是带着昨天的生活和失去的东西,在今天做行尸走肉。

让我们从石板上擦去每一天的一切,让我们以新状态迎接崭新的清晨,永远处在纯洁情感的重现状态——如果我们总要成为不完美的我们,或拥有不完美的东西,那么这一点,也只有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实现或拥有。

这样的破晓是世界上第一个破晓。这样的粉白开始发黄,变成暖白色,颜色如此淡,在建筑物面西的部分上,犹如眼睛的窗玻璃凝视着渐渐变亮的天空。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光亮,这样的我,从未有过。明天的一切都将不一样,我将用新生的双眼看世界,我将看到全新的景观。

高大挺拔的城市啊!高大的楼宇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楼房鳞次栉比,日光洒在上面,光影斑驳——你就是今天,你就是我,因为我看见了你。你就是你明天不会成为的人。我爱你,就像倚靠着甲板的栏杆看两条船擦肩而过,面对着它们的离去,有一种莫名的渴望和惆怅。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8.沉思

将现实视作幻觉的形式,将幻觉视作现实的形式,两者一样重要,一样徒劳无用。沉思的生活,若要完全存在,必须将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视作零零散散的前提,不过这会导致一个不可企及的结局。我们还应当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梦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正是这种关注使我们陷入沉思。

奇迹或障碍,一切或虚无,途径或问题,一切事物都取决于一个人对它的看法。不断采用新方法去看问题,就是一种重建和续添。这就是为什么爱沉思的人即使从不离开村庄,也能将整个宇宙了然于心。细胞和沙漠都蕴含无穷奥秘。对于一个背靠岩石而眠的人而言,那里就是整个宇宙。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陷入沉思时——一切沉思者都是如此——一切事物会突然变得破旧,看得见或重见,即便我们没有看见。因为不管我们如何思考,通过沉思去转化,无论转化成什么,它终究只是沉思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渴望生活,缺乏智慧却想要了解,想要只带着感觉去沉思,以触觉或感觉的方式思考,想要进入我们所思考的目标的内部,就像它是一块海绵,而我们是水,而这一切让我们不堪重负。同样,我们也有黑夜,感情带来的深度疲倦甚至变得更强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来自思想。但是,没有月亮或星辰的无眠之夜,仿佛一切都朝外翻了个遍——内化的无边无际,随时会爆发,白昼变成了陌生套装的黑边。

是的,成为人类的蛞蝓,爱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成为水蛭,对自己的讨厌之处一无所知,这是最好的办法。无视是为了生活!感觉是为了遗忘!啊,一切事物消失在古老帆船那绿里泛白的尾波里,像高高的船舵(它是古老船舱眼睛下面的鼻子)溅起的冰冷水花。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7.无为

唯一能配得上君子的姿态就是,坚持去做一件他认为毫无用处的事情,去遵守他知道枯燥乏味的纪律,去接受他认为完全不合逻辑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思想的规范。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没有材料的自传

84.沉迷

或许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其他事物退化而成的。或许一切存在始终都是近似的。

正如希腊文化通过罗马犹太化,我们的时代……多次偏离了所有伟大的目标,无论是一致的还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目标的失败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否定。

我们生活在乐队音乐的间歇之中。

然而,在五楼的这间房间里,我该拿这些社会学问题怎么办?它们对我来说都是梦幻,就和巴比伦的公主们一样,让我们心里充满人性是一项徒劳的事业,就好像文盲当藏书家,对当代进行考古。

我将作为一切生命的异类消失在迷雾之中,作为一个从梦幻海里分离出来的人类岛屿,作为一只漂浮在万物表面的破烂船。

#摘 #不安之书 #佩索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