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但愿那另一种觉醒,死亡,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能给我不含记忆的时间。
🤡 ▎报
频道内容乃 @zao_q 行路所摘。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各家之“言”,行其我是。颠扑不破,跌宕自喜。
介质群:https://t.me/buanbooks/1169
频道内容搜索bot:@buanjiezhibot
公众号:
备用频道:https://t.me/+7qQF9rcgMHtmNTE1
signal群:https://signal.group/#CjQKICtDDu32nnIljIJK-nfV2XAMK7yWsimiWtkMkMwxbYYvEhApIrJ6P6yI0S3N63YLMEYT
#拣 #摘 #不安拣择 #诗选 #书讯 #杂 #电影
#佩索阿 #不安之书 #自决之书
#E·M·齐奥朗 #解体概要 #眼泪与圣徒 #着魔的指南 #思想的黄昏 #在绝望之巅 #赞赏习作
#卡夫卡 #卡夫卡全集
#鲁迅 #坟 #热风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奥登 #染匠之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
#瓦西里·格罗斯曼 #生活与命运
#索尔·贝娄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激进意志的样式
#埃利亚斯·卡内蒂 #人的疆域 #钟表的秘密心脏
#韩炳哲 #透明社会 #在群中 #他者的消失 #娱乐何为 #爱欲之死 #美的救赎 #暴力拓扑
#乔治·斯坦纳 #语言与沉默
#木心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爱默生家的恶客 #我纷纷的情欲 #即兴判断 #哥伦比亚的倒影
#福尔克马·西古希 #性欲和性行为
#纪德 #人间食粮 #纪德日记
#罗贝托·波拉尼奥 #未知大学 #安特卫普 #浪漫主义狗 #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
#雷蒙德·卡佛 #火 #水流交汇的地方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 #悲伤与理智 #小于一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星辰时刻
#乔治·曼加内利 #小小说百篇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诗的见证
#奥斯卡·王尔德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
#阿尔贝·加缪 #加缪笔记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瓦尔特·本雅明
#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
#马丁·布伯 #我和你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 #金鸡
#迪迪埃·埃里蓬 #回归故里
#赫塔·米勒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罗马尼亚三部曲
#本哈明·拉巴图特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米洛·德·安杰利斯 #相遇与埋伏
#伊夫·博纳富瓦 #弯曲的船板 #仍在一起 #杜弗的动与静
#英格博格·巴赫曼 #所有的桥都孤独
#菲利普·雅各泰 #夜晚的消息
#LouiseElisabethGlück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博尔赫斯
频道内容乃 @zao_q 行路所摘。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各家之“言”,行其我是。颠扑不破,跌宕自喜。
介质群:https://t.me/buanbooks/1169
频道内容搜索bot:@buanjiezhibot
公众号:
buanjiezhi
备用频道:https://t.me/+7qQF9rcgMHtmNTE1
signal群:https://signal.group/#CjQKICtDDu32nnIljIJK-nfV2XAMK7yWsimiWtkMkMwxbYYvEhApIrJ6P6yI0S3N63YLMEYT
#拣 #摘 #不安拣择 #诗选 #书讯 #杂 #电影
#佩索阿 #不安之书 #自决之书
#E·M·齐奥朗 #解体概要 #眼泪与圣徒 #着魔的指南 #思想的黄昏 #在绝望之巅 #赞赏习作
#卡夫卡 #卡夫卡全集
#鲁迅 #坟 #热风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奥登 #染匠之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
#瓦西里·格罗斯曼 #生活与命运
#索尔·贝娄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激进意志的样式
#埃利亚斯·卡内蒂 #人的疆域 #钟表的秘密心脏
#韩炳哲 #透明社会 #在群中 #他者的消失 #娱乐何为 #爱欲之死 #美的救赎 #暴力拓扑
#乔治·斯坦纳 #语言与沉默
#木心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爱默生家的恶客 #我纷纷的情欲 #即兴判断 #哥伦比亚的倒影
#福尔克马·西古希 #性欲和性行为
#纪德 #人间食粮 #纪德日记
#罗贝托·波拉尼奥 #未知大学 #安特卫普 #浪漫主义狗 #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
#雷蒙德·卡佛 #火 #水流交汇的地方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 #悲伤与理智 #小于一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星辰时刻
#乔治·曼加内利 #小小说百篇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诗的见证
#奥斯卡·王尔德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
#阿尔贝·加缪 #加缪笔记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瓦尔特·本雅明
#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
#马丁·布伯 #我和你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 #金鸡
#迪迪埃·埃里蓬 #回归故里
#赫塔·米勒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罗马尼亚三部曲
#本哈明·拉巴图特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米洛·德·安杰利斯 #相遇与埋伏
#伊夫·博纳富瓦 #弯曲的船板 #仍在一起 #杜弗的动与静
#英格博格·巴赫曼 #所有的桥都孤独
#菲利普·雅各泰 #夜晚的消息
#LouiseElisabethGlück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博尔赫斯
拣 摘 不安拣择 诗选 书讯 杂 电影 佩索阿 不安之书 自决之书 E·M·齐奥朗 解体概要 眼泪与圣徒 着魔的指南 思想的黄昏 在绝望之巅 赞赏习作 卡夫卡 卡夫卡全集 鲁迅 坟 热风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奥登 染匠之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 瓦西里·格罗斯曼 生活与命运 索尔·贝娄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激进意志的样式 埃利亚斯·卡内蒂 人的疆域 钟表的秘密心脏 韩炳哲 透明社会 在群中 他者的消失 娱乐何为 爱欲之死 美的救赎 暴力拓扑 乔治·斯坦纳 语言与沉默 木心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爱默生家的恶客 我纷纷的情欲 即兴判断 哥伦比亚的倒影 福尔克马·西古希 性欲和性行为 纪德 人间食粮 纪德日记 罗贝托·波拉尼奥 未知大学 安特卫普 浪漫主义狗 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 雷蒙德·卡佛 火 水流交汇的地方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 悲伤与理智 小于一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星辰时刻 乔治·曼加内利 小小说百篇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诗的见证 奥斯卡·王尔德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 阿尔贝·加缪 加缪笔记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瓦尔特·本雅明 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 马丁·布伯 我和你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 金鸡 迪迪埃·埃里蓬 回归故里 赫塔·米勒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罗马尼亚三部曲 本哈明·拉巴图特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米洛·德·安杰利斯 相遇与埋伏 伊夫·博纳富瓦 弯曲的船板 仍在一起 杜弗的动与静 英格博格·巴赫曼 所有的桥都孤独 菲利普·雅各泰 夜晚的消息 LouiseElisabethGlück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博尔赫斯
ㅤ
▎理论之殇
以数据来支撑的思考是不存在的。数据支撑的只能是运算。思考是具有否定性的、无法计算的,应当先于“数据”,即业已存在之物而存在。支撑思考的是理论体系,即所谓的“预先规定”。它超越了现有事物所具有的肯定性,并使其以不同于前的视角出现。这并非浪漫主义,而是思考的逻辑,贯穿着思考的始终。无边无际增长的数据和信息量使科学极大程度上远离了理论和思想。信息是肯定性的。基于数据的“积极”科学(谷歌科学)仅限于数据的比对和调整,却导致了理论的终结。它是叠加的、侦察式的,而不是叙事性的、阐释性的。它缺乏贯穿始终的叙事张力,瓦解为信息的片段。信息和数据的铺天盖地,使得今天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理论。理论能够防止不同的事物被混为一谈而无序滋长,因而可以有效地减少熵。理论先是净化世界,进而才是解释世界。人们必须回到理论、仪式和礼俗的开端。它们为这个世界以及万物的运转规定了形式,提供了框架,使它们具备了边界。当今的海量信息则会让它们变形。
...
数据支撑的“积极科学”无法带来认知或真理。被人们接收的信息仅能算是知识。但知识不同于认知。知识是肯定性的,因而是积累的、渐增的。肯定性的信息不能改变和预告任何事情,因而是无果的。认知则是一个否定性的过程,包含着甄别、提炼和实践。因此,由经验得来的认知可以让既成之事全然动摇,并创造出全新的事物。接收过量的知识并不能带来认知。信息社会是一种经历式社会。经历是不断累积和增加的,它与经验不同,因为它常常是一次性的,不具备通往他者的入口。它缺乏不断变形的爱欲。包括性也成为爱情的一种肯定化了的体验模式。因此,性也是不断累积和叠加的。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
▎理论之殇
以数据来支撑的思考是不存在的。数据支撑的只能是运算。思考是具有否定性的、无法计算的,应当先于“数据”,即业已存在之物而存在。支撑思考的是理论体系,即所谓的“预先规定”。它超越了现有事物所具有的肯定性,并使其以不同于前的视角出现。这并非浪漫主义,而是思考的逻辑,贯穿着思考的始终。无边无际增长的数据和信息量使科学极大程度上远离了理论和思想。信息是肯定性的。基于数据的“积极”科学(谷歌科学)仅限于数据的比对和调整,却导致了理论的终结。它是叠加的、侦察式的,而不是叙事性的、阐释性的。它缺乏贯穿始终的叙事张力,瓦解为信息的片段。信息和数据的铺天盖地,使得今天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理论。理论能够防止不同的事物被混为一谈而无序滋长,因而可以有效地减少熵。理论先是净化世界,进而才是解释世界。人们必须回到理论、仪式和礼俗的开端。它们为这个世界以及万物的运转规定了形式,提供了框架,使它们具备了边界。当今的海量信息则会让它们变形。
...
数据支撑的“积极科学”无法带来认知或真理。被人们接收的信息仅能算是知识。但知识不同于认知。知识是肯定性的,因而是积累的、渐增的。肯定性的信息不能改变和预告任何事情,因而是无果的。认知则是一个否定性的过程,包含着甄别、提炼和实践。因此,由经验得来的认知可以让既成之事全然动摇,并创造出全新的事物。接收过量的知识并不能带来认知。信息社会是一种经历式社会。经历是不断累积和增加的,它与经验不同,因为它常常是一次性的,不具备通往他者的入口。它缺乏不断变形的爱欲。包括性也成为爱情的一种肯定化了的体验模式。因此,性也是不断累积和叠加的。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
ㅤ
▎承认“无能为力”
效率社会完全被情态动词“能够”所控制。与此相反,规训社会被禁令、惩罚和情态动词“应当”所统治。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应当”就被迅速地边缘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能够”代替了“应当”。对动机、倡议和项目的追求远远比虔敬、命令及其带来的剥削更有效。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他无须臣服于一个剥削和约束自己的“他者”,因而是自由的劳动主体,但这并非真正的自由,因为他将自己分解为无数自由的零部件,然后向内剥削自己。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正如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自我剥削比剥削他人的效率更高,因为前者带来一种类似自由的感觉,或因这种剥削可以脱离被统治的前提而实现。
...
“你能”二字带来的强大压力,通常可以毁灭一个劳动主体。强迫自我不断更新,看上去像是对自由的实践,事实上却使主体忽视了它的强迫性。“你能够”甚至比“你应当”更具强迫性,自我强迫比强迫他人能带来更明显的效果,因为自己不可能反抗自己的意志。
...
新自由主义的政权将这一强迫性巧妙地隐藏在表面的个人自由之下。个体不再将自己视为言听计从的主体,而是视为可以面向未来规划的项目。这就是它的狡猾之处:谁失败了,谁就应该自负其责,不应该将责任推给任何人。没有任何申辩或赎罪的可能性,紧接而来的不只是责任危机,还包括奖赏危机。
...
今天,爱被简化成了性,完全屈服于强制的绩效与产出。性是绩效。性感是可以持续增加的资本。具有展示价值的身体等同于一件商品。他者则是性唤起的对象。不具备“异质性”的他者,不能为人所爱,只能供人消费。因此,如果他者作为诸多性行为对象的其中之一被碎片化,他便不具备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性是没有人格的。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
▎承认“无能为力”
效率社会完全被情态动词“能够”所控制。与此相反,规训社会被禁令、惩罚和情态动词“应当”所统治。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应当”就被迅速地边缘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能够”代替了“应当”。对动机、倡议和项目的追求远远比虔敬、命令及其带来的剥削更有效。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他无须臣服于一个剥削和约束自己的“他者”,因而是自由的劳动主体,但这并非真正的自由,因为他将自己分解为无数自由的零部件,然后向内剥削自己。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正如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自我剥削比剥削他人的效率更高,因为前者带来一种类似自由的感觉,或因这种剥削可以脱离被统治的前提而实现。
...
“你能”二字带来的强大压力,通常可以毁灭一个劳动主体。强迫自我不断更新,看上去像是对自由的实践,事实上却使主体忽视了它的强迫性。“你能够”甚至比“你应当”更具强迫性,自我强迫比强迫他人能带来更明显的效果,因为自己不可能反抗自己的意志。
...
新自由主义的政权将这一强迫性巧妙地隐藏在表面的个人自由之下。个体不再将自己视为言听计从的主体,而是视为可以面向未来规划的项目。这就是它的狡猾之处:谁失败了,谁就应该自负其责,不应该将责任推给任何人。没有任何申辩或赎罪的可能性,紧接而来的不只是责任危机,还包括奖赏危机。
...
今天,爱被简化成了性,完全屈服于强制的绩效与产出。性是绩效。性感是可以持续增加的资本。具有展示价值的身体等同于一件商品。他者则是性唤起的对象。不具备“异质性”的他者,不能为人所爱,只能供人消费。因此,如果他者作为诸多性行为对象的其中之一被碎片化,他便不具备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性是没有人格的。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
ㅤ
▎ 忧郁症
爱欲的对象实际上是他者,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当今社会越来越陷入同质化的地狱,无法产生爱欲的经验,因为爱欲的前提是作为他者的非对称性和外部性。
...
今天,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对比和比较,根本不允许“他者”的存在。我们时刻把所有事物拿来比较、归类、标准化,为“异类”寻找“同类”,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体验“他者”的机会。针对“他者”的消费是不存在的。消费社会力求消灭异质化的他者世界的差异性和可消费性。与“差异”相比,“差别”是一个褒义词。一切都将作为消费的对象变得整齐划一。
...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恋的社会。力比多首先被投注到了自我的主体世界中。自恋与自爱不同。自爱的主体以自我为出发点,与他者明确划清界限;自恋的主体界限是模糊的,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他者身上的差异性无法被感知和认可,在任何时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在到处都是“自我”的深渊中漂流,直至溺亡。
...
当今世界,自恋主体的核心追求是成功。成功可以通过确认“我”的成绩而与“他者”分离,“他者”就变成了“我”的参照物。这一奖赏性的逻辑将自恋的主体更加牢牢地编织在他的“自我”中。于是就产生了成功后忧郁症。忧郁症的主体深陷“自我”的旋涡直至溺毙;爱欲则能从对“他者”的体验中感知到差异的存在,引导一个人走出自恋的沼泽区。爱欲会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自我牺牲。一种衰弱的感觉向坠入爱河的人的心头袭来,但同时一种变强的感觉接踵而至。这种双重的感觉不是“自我”营造的,而是他者的馈赠。
...
在同类的地狱中,他者可能会以末日宣判者的形象出现。换句话说:如今,只有世界末日能把我们从同类的地狱中解救出来。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
▎ 忧郁症
爱欲的对象实际上是他者,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当今社会越来越陷入同质化的地狱,无法产生爱欲的经验,因为爱欲的前提是作为他者的非对称性和外部性。
...
今天,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对比和比较,根本不允许“他者”的存在。我们时刻把所有事物拿来比较、归类、标准化,为“异类”寻找“同类”,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体验“他者”的机会。针对“他者”的消费是不存在的。消费社会力求消灭异质化的他者世界的差异性和可消费性。与“差异”相比,“差别”是一个褒义词。一切都将作为消费的对象变得整齐划一。
...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恋的社会。力比多首先被投注到了自我的主体世界中。自恋与自爱不同。自爱的主体以自我为出发点,与他者明确划清界限;自恋的主体界限是模糊的,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他者身上的差异性无法被感知和认可,在任何时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在到处都是“自我”的深渊中漂流,直至溺亡。
...
当今世界,自恋主体的核心追求是成功。成功可以通过确认“我”的成绩而与“他者”分离,“他者”就变成了“我”的参照物。这一奖赏性的逻辑将自恋的主体更加牢牢地编织在他的“自我”中。于是就产生了成功后忧郁症。忧郁症的主体深陷“自我”的旋涡直至溺毙;爱欲则能从对“他者”的体验中感知到差异的存在,引导一个人走出自恋的沼泽区。爱欲会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自我牺牲。一种衰弱的感觉向坠入爱河的人的心头袭来,但同时一种变强的感觉接踵而至。这种双重的感觉不是“自我”营造的,而是他者的馈赠。
...
在同类的地狱中,他者可能会以末日宣判者的形象出现。换句话说:如今,只有世界末日能把我们从同类的地狱中解救出来。
#摘 #爱欲之死 #韩炳哲